读书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里有一个靠谱的方法

2016-07-23  本文已影响488人  王二宝

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很厉害的人”,比如一学期不上课期末还能考90多分的学霸,比如别人加班到12点她却能做得又快又好正常下班的职场达人,我们会在嘴里不住抱怨老天不公,甚至会说出“这些人都应该拉出去砍了”的气话,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里嘀咕: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一个像他们那样很厉害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并向大家推荐一本很厉害的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首先介绍下这本书,《精进》作者采铜,是知乎上的一位大神。看书名你可能以为这是一本烂大街的讲成功学的书,完全不是,这是一本科学地教人如何一步一步精进,最终炼就专长走向成功的书。而书名也很明确地表明了作者反对当下浮躁成功学的态度:成功没有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而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精进。

1

我们首先花两分钟快速了解下这本书的整个逻辑。

整本书讲了七个话题: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每个话题,作者都针对很多人的认识误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给出了科学合理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值得强调,这七个话题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共同服务于整本书的“元问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首先,时间、选择和行动是走向成功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三个选项;另外,要不断地精进、高效地走向成功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三项能力:高段位的学习、科学思考以及培养自己的T型才能。

所以,整本书的逻辑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2

了解完整本书的逻辑,下面是干货时间,和大家分享四个对我触动很深并且简单可执行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半衰期理论。

这是一个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利用时间的理论。整个理论的内容: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绝大多数事情,按照收益值和价值衰退速度,可以分为四类: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到干货,并且长期有用、甚至终身受益。例如学会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工作方法,与业界大咖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详谈。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当时很爽,但是这种爽劲会很快过去。例如吃一顿大餐,买一件很流行的衣服,玩上半天的手机游戏。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当时看着没啥用,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会用到。例如背诵几首古诗词,练一首吉他曲子,出于兴趣看一些貌似无用的书。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很无聊地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例如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看一场自己都感觉无聊的电影,和陌生人毫无意义地扯淡。

对照以上四项,很明显,我们最喜欢做第二类和第四类的事情,但是要不断精进,强烈建议你:

1、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尽管去做。它们的收益会不断累加,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2、不要总想着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即使一些事情不重要、不紧急,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都值得去做。

第二,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们常常陷入人生的困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鱼和熊掌都不想放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常常陷入内心的极度纠结。之所以纠结,其实常常是因为被自己脑子里固有的“隐含假设”给限制住了,“隐含假设”就像一堵墙,把我们圈在里面,进退维谷。

比如,一个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想学动画制作,但是忙于学校社团,很迷茫;一个小城市的职员想去大城市发展,但是自己没有专业的技能,很自卑;一个在读的博士,对导师很失望想放弃学业,很痛苦。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仔细一想,其实我们很多都是在给自己人为设限。

爱好和专业一定要一致吗?

大学生一定要参加社团吗?

只有大城市才能找到好工作吗?

一定要去大城市才能学到专业的技能吗?

对导师失望就一定要放弃博士学业吗?

分析完这些“人为设限”,你还觉得人生的很多选择很难选吗?其实,“人为设限”,很多时候是我们为自己的懒于行动找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下次你如果再遇到纠结的选择,不妨分析一下这些“人为设限”,找出它们的不合理性,大骂一句“别找那么多借口,你就是懒”,然后马上行动。

第三、三明治工作法

现在这个社会,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多线程工作”的问题,正在工作,一会有人打电话过来,一会有人在群里发红包,一会又有同事叫你去开会,我们的工作时常被打断,无论是人为打断还是自己定力不足,都会影响到我们工作、学习的效率。

如何才能不被“打断”影响,毕竟不同事情之间来回切换不仅会占用大量“来回适应”的时间,而且会极大地消耗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这里,采铜老师提出了一个工作的“三明治模型”,既承认和接受“打断”的存在,又最大程度地消解“打断”的负面影响,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具体模型如下:

这里拿做PPT举个例子。老板突然给你个任务,让你做一个明天演讲用的PPT。你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不是打开电脑启动PPT软件,这些操作性的东西,不是三明治的核心。你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演讲的听众是谁,他们知道什么、关注什么、兴趣点在哪,然后根据受众分析去确定PPT演讲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并为PPT定调,这样PPT的架构就出来了,这就是整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

这个核心区间的思考过程是不应该被打断的,等你这一项完成,也就完成整个任务的80%了。后面PPT上具体放哪些内容,以及具体使用什么字体、用哪些图片都属于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即使被打断也不影响思维的连贯性,照样可以正常进行,这就是“三明治工作法”的意义:只要核心思考区间完成了,被打断也不怕。

最后一项,矩阵式沟通法。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通,和同事沟通、和领导沟通、和合作方沟通,如何科学高效地沟通,绝对是一项“职场必杀技”。采铜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2*2矩阵,对沟通很有启发意义,我把它称之为“矩阵沟通法”。请看下图:

沟通,本质上是信息的双向输出和共享。根据人和信息的状态,信息可以分为四个区域:

公开区:我知道别人也知道。为了沟通的高效,这一区域沟通时可以一笔带过;为了长远的沟通效果,应该使这块公开区域越来越大,让更多的信息得到共享。

盲区:别人知道但我不知道。盲区是自己进步的空间所在,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会不断通过提问甚至套话的方式获得更多未知的信息,缩小自己的盲区。

隐秘区:我知道但别人不知道。这个区域的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要不要共享决定权在你自己,沟通前提前确定好隐秘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这也是看一个人靠不靠谱的重要标志。

未知区:我和别人都不知道。沟通的价值在于,会使公开区越来越大,整体区域不变,两个人共享的信息多了,未知的区域自然就变少了。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一交流,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个思想,每个人的未知区都因此少了一点点,这就是多沟通的价值所在。此外,思想的碰撞又会产生更多的思想,通过沟通,人们会不断地拓展思想的疆界。所以,如果你想拥有更宽广的眼界,一定要和有思想的大牛多多交流。

我很喜欢“精进”这个词,成功之路本来就没有捷径可走,想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需要我们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更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日一精进,最终我们将成为别人眼中“那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介绍:化之之,资深文案狗,专业理财师,微软Office认证专家。个人微信公众号:可乐之之(ID:kelezhizhi),在这里我会陪你读书、说钱、聊技能,如果你想不断学习每天进步,欢迎和我一起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