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艾登 钱伯斯著,蔡宜容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带着小喵刷了不少绘本、分级读物。孩子书有没有读懂,亲子共读除了学语言还有哪些收获,这本书值得一读。
以下为有启发的地方:
“学习阅读并不只是单纯地了解字面意义,更要能把握其中的叙述模式”
“因阅读而开启记忆闸门,正是阅读的本质和阅读之乐的泉源”
“儿童具有天赋的评论能力,而且自成一格。不管提问、报告、比较和判断,对儿童而言都是出于直觉的行为”
“孩子们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事情,而不是替他们发言,或者解释来龙去脉。他们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出自我表达的能力”——不要对孩子越俎代庖
“要想让隐晦的想法成型,得先把那些已足够清楚的念头筛选出来。我们正是要依赖这些已经花心思想过,已经注意到、感觉到并且已经理解的思绪,才能建立起对未知事物的理解”——难怪有时候是去问别人问题的,说完问题自己就明白了。
“老师的角色就像会议主席。如果主席有意影响与会人员的想法,他多半会先报告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问其他人对这些意见有什么看法。反之,若有心了解与会人员的想法,主席会按兵不动,直到对与会人员的意见做出总结,这才说出自己的看法。”“身为老师,应该坦然告诉孩子们自己并非全知全能,但绝对愿意和大家一起动脑,试着找出答案……要敞开心胸,观察一本书能被讨论到什么程度,要放手让学生激荡出各种想法。开放的心胸和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气魄,才能造就出有自信的老师”——课堂讨论中应转变角色。
“如果事实证明主题书选得不恰当,或者孩子们实在没什么可说时,一定要当机立断,中止讨论。别以为这是自打嘴巴,会让自己威信扫地。相反,这会是个成功的示范,孩子们会因此而尊重你,同时更乐意参与下一次全新的讨论。”——这个很重要,家长、老师都不是全能全知的,也应该有试错纠错,不要太害怕犯错。
读完书可讨论的问题:
“你喜欢这本书的哪些地方?
有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呢?
有没有什么章节让你觉得想不通?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重复在书里出现的固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