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能》读书笔记一
我们的大脑大多数情况仍停留在远古时代
直到现在,控制我们行为的大脑成分依然是主要充满生物本能的那部分,是处于大脑深处的那个区域,我们称之为爬虫脑。爬虫脑对生物行为的控制甚至可以追溯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
这部分大脑并没有任何思考能力,只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粗暴加工,看到草在动,边立刻觉得是狮子来了,看到背影,便觉得有潜在的危险。
饿了便会发出找食物的信息,遇到危险的信号便发出逃跑的信号,这其实就和其他动物一样。
后来我们的大脑在爬虫脑基础上发展了一套系统,我们的大脑内部有2个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运作系统,第一个就是感性面,这部分的自我属于天性本能,能够对事物产生情绪、知觉痛苦和快乐,另一个是理性面,也叫反思系统,这部分大脑能够深思熟虑。
控制我们大脑的感性面的区域叫边缘系统,在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上,边缘系统大约出现在几十亿年前,边缘系统控制着我们的本能,从进化来讲,它的作用是便于人类进行生存和繁衍。
整个进化史上,我们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斗和逃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趋利避害,提升我们的生存率,所以它不会有任何思考甚至反思的能力,仅仅本能的执行。
比如说,男性倾向于选择外表较有吸引力的和身材比例比较的女性作为配偶,因为他的生物意识认为这样的女性更有可能繁衍出优秀的后代。而女性则倾向于选择高挑和强壮的男性作为配偶,因为这样她们觉得会比较有安全感,保护好她们,这样的男性能够捕获更多的猎物和战胜侵略者,所以知道现在女性为什么喜欢健身的男生的吧。
还比如为什么我们人类天生喜欢美味的食物和性,不仅仅是这些能够让我们产生愉悦感,更本质在于远古时期,食物缺乏,人类经常朝不保夕,祖先看到食物自然要去吃,不然就会饿死。性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没有和异性发生关系,那难以繁衍。当然也会存在不喜欢食物和性的人类,但这些人不适应进化,都被淘汰了。
而控制我们理性面的大脑,我们称之为大脑皮层(前脑),大于进化了几亿年较边缘系统短很多,而边缘系统作为旧脑,对于我们的人类的生存影响更为重大。
为什么我们经常放弃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当我们要进行一段较长距离的跑步时,跑到中途后发现很累,脑海中告诉自己不能再跑了,再跑就吃消不了了,会觉得难以坚持,但是想想既然跑了这么长,距离终点还剩一点,于是咬着牙继续跑,不知不觉,于是发现没有之前那么累了,似乎变得轻松了,能一直跑到终点。
科学家管这种中途的累就叫做“虚假疲劳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开普敦大学运动科学家教授蒂莫西诺克斯认为,运动过程中第一次感到疲劳感往往不是因为肌肉无法继续工作了,而是大脑过度保护的监控系统发挥了作用。
大脑是一个占据身体重量大约2%的器官,但它却需要消耗身体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当大脑感知到身体的能量下降太快时,它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能量并减少自己的负荷,同时限制身体其他部位的消耗水平。比如打哈欠就是缺氧表现,大脑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氧气。
大脑为了让身体减少能量消耗,往往倾向于选择低能耗的的途径去工作或学习,一旦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我们习惯或熟悉的事情,那么大脑就会将这种行为归类为高能耗行为,进而限制我们们的高能耗行为。
这与达尔文说的大脑进化原则非常相似:照顾生存是头脑的主要任务,只要是对生存有所威胁,它就会做出强烈反应。
在原始社会,当我们有着非生物性需求的耗能行为时,我们的大脑会潜意识告诉自己不要去做,这种反馈在那个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这样才能让我们存储能量,以让我们可以面对接下来的逃跑和捕食。
所以为什么家里的狗经常是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他们并不像人类随时都能获取食物补充能量,他们完全依靠人类投喂,但为了必要时怒吼陌生人守护家园,平时就减少耗能行为,自然就选择了睡觉这种方式。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接触新鲜事物初期会容易退缩,因为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和认知资源,这种不熟悉的事物会让我们的大脑归类为疲劳的东西,进而让自己退却。所以能够坚持做一个新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前面谈到我们大部分行为受制于爬虫脑,爬虫脑的最大特点就是趋利避害,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它会引诱我们拿起手机聊天,打开电脑游戏,或者跟朋友玩耍,因为这样大脑会觉得保存更多的能量从而不断寻找食物和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