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获
2023-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山人
没想到学跳舞还会有意外收获。
作为外来移民,虽然在青海生活多年,虽然在这片土地上到处游玩,举目无亲却是事实,在这儿农作物见得最多的是小麦、青稞、油菜花、土豆、大豆等,青海海拔高,气候寒冷,花期都比别地推迟一两个月,地种的自然也晚,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收获,对青海乡村不了解,也鲜少深入乡村了解的机会。
青海方言委实难懂,比如“壮指头”、“皮嘴”、“砝码”、“欢旦”等等,青海的历史上本来就是多民族多省份人员交会的地方,是汉文化与藏土蒙等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交会的地方,反映到语言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青海方言,与普通话差距很大,省城西宁作为文化中心,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此交汇,普通话普及率非常高,一些无法翻译的方言,夹杂进普通话里,久而久之形成“青普话”。
青海的乡土作家其实不少的,但用青海方言写作的少而又少,即使写,写的也是“青普话”,其作品大多发表于内部刊物,受众不多。
跳舞是在社区里,休息间隙在书架发现一本厚厚的书:《醒》。翻开,是西宁湟中人都海成所书。都海成,1980年生,高一辍学打工,因溺水抢救不当颈椎受损导致高位截瘫,他用嘴衔笔,两手夹稳笔来写小说,其过程犹如“用一根绣花针挖井”,《醒》是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一根绣花针挖井”的描述让我动容,忍不住一页一页地翻动,小说背景西宁、湟源、玉树等地方都是我极熟悉的,那山那水那草原的描写让人倍感亲切,小说里的乡村却是我陌生的,乡人口中的青海方言恰是我想了解的,2020年出版的这本书还崭新崭新的未曾有人翻动过,明珠蒙尘,委实可惜,经社区管理人员同意,它被我装包借回家。
做饭时将它带进厨房,吃饭时将它放在餐桌,外出时包里放的还是这本书,很久很久没遇到让人手不释卷的文学作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12680/ea30496b9ada10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