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幸福,来源于一直对生活做减法

2024-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顾小宝

麦家曾说过:“人生的幸福来源在于一直对生活做减法。”

趁着五一小长假前,同事们回老家的早早的买到火车票休假了,出差的出差去了,这两天我再一次把我的办公空间从内到外清理了一番。

这次的清理,更像是一种对空间依赖心理的断舍离。

把一个角落的大纸箱里的东西都清理了一遍:

不会用到的玻璃罐子放入回收箱;

一个闲置的从未用过的帆布钱包,送给妈妈去;

一袋老陈皮干,这两天泡水喝完;

一大罐棉签棒,还剩三分之一就装进了小袋子;

断掉几根的木头梳子很少用就回收掉;

四五本便签纸,平时真的不太用,分给其它同事;

两瓶按摩精油,发现只剩一点点,全部用完;

一个金边玻璃小茶杯,送给爸爸喝茶;

一盒从来没用过,当时冲动买的上好沉香,送给同事;

还有这两天带公司的2双穿了10年的皮鞋,今年春天穿发现变成了拖鞋,完全不跟脚了,今天果断放入回收箱里。

这样一来办公空间一下子宽敞很多,视野肉眼可见的舒服很多。

之前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都在忙于添置新的物品,比如想着工作忙的时候,没时间去外面买咖啡了,又不喜欢点外卖,就买了一大堆袋泡茶、挂耳咖啡,刚开始乐此不疲,但后来又不太喝茶,不怎么喝咖啡了,这些就闲置了,又占了很多地方。

我发现忙碌的时候,并不是所有时间都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处理一些多余物品,也占用了我很多时间,而且越整理越着急,知道自己在浪费时间,但又不得不做,因为不整理,东西多就更乱,就想要更多空间,比如找来大箱子,买个脚边柜,旁边没人的抽屉也可以存放点东西。

看起来东西都有着落,其实东西是越来越多的,消耗的能量也非常厉害。很简单,因为买回来的东西总要用,心里经常会惦记着,就被这些物品所困住。

就像《日常深处》一书的作者王小伟教授说的:“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我们却时常为外物所累,内心越来越空虚。”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列斐伏尔曾经指出:现代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消费橱窗。城市里最核心的区域都是消费场所。大家都在买买买,在不停地消费。

你明明已经有27双鞋了,但还是买了第28双鞋,为什么呢?因为品牌商家每次都给你推新的、符合你趣味的东西,你没控制住就买了。

就像之前我也很容易冲动消费,尽管不买奢侈品,但有时候打折促销,或者清仓减价,真的就会买很多回去,等到真的要用的时候,发现一半以上是不需要的。

“我们似乎把生活弄得特别复杂,我就经常想是不是应该再读一本书,是不是应该在未来五年有个大变化,我和我同事的关系要怎么微妙地处理。于是捧起《孙子兵法》,捧起《人性的弱点》《自卑与超越》,生活要这么复杂吗?它可以不这样。”王小伟教授的观点最近引发了外界非常多关于生活的思考。

包括前段时间,我也看到一些生活类博主一直建议大家要过更精致的生活,矿泉水要喝什么什么牌子微量元素更多,护肤的程序五六道不止,身体的每个部位,甚至舌头、睫毛、指甲等都有对应要去保养的各种不同的小工具……

乍一看好像她说的很对,猪猪女孩也要精致呀!但真的把这些东西都买回来,每天按照这样的步骤去生活,发现,真的太累了。也许是我懒,但如果我真的这么精致,可能就会忘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了。

就不会这么放松地去生活,因为怕万一哪个部分没有弄好,内心就会很紧张。其实生活本来可以很简单的,就像《日常深处》里描述的,把生活还给生活本身,减少对技术的沉溺,也就是不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各种现代化的工具、方式,只需要去生活,哪怕脚踩大地,哪怕粗茶淡饭,但生活不被物所困住,而是真正融入生活本身,就是幸福。

正如林清玄在《人间有味是清欢》里写道:“生命若减到极简,一只蝴蝶就能找到无限的花园,一棵树里就有美丽的江山,一朵云里就是无限的天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