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那一课
文/一土
雪乡宰客事件后,官方媒体发表了好多篇文章。东北人的形象再一次成为公共事件中的攻击点,所有的评价都一起涌来。作为看客,每个人都是墙倒后,可能再去踏上一脚的人。
面对既成事实的事件,该如何公关,这是个棘手的问题。青岛大虾,丽江客栈,雪乡导游,从南至北的宰客乱象中,都招致当地人深陷地域攻击。有人的地方,就不能杜绝地域攻击。每一处都有其属性,无法去除。
上学那会儿,学校发过一本书,书名叫做《公共关系》。翻过几页,没有深读。公共关系在社会事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能会达成平息。新闻学中的舆论引导也同样重要,政府宣传部门的工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做舆论引导。公共事件中的人,往往不是个体的体现。冰山一角,总是能够隐藏漂浮在眼前的假象。柴静说,她关注新闻中的人。这大概就是指的人所淹没在整个大的背景下,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又是由一个具体的人所引发出的巨大真相。
踏过南方大海的浪花,吹过华北平原的寒风。南腔北调里,有各地的乡音。在槐荫论坛上,我看帖。孝感人和云梦人互相诋毁,彼此构陷。公共事件,继续发酵。舆论并非永远理智,但有真相。看客眼里,那不过是互相拆台的自我成全。成全一个人的对错,双方却变得歇斯底里。
准备写稿之前,我考虑过,会否沦为地域攻击的助手。还好,我尽量用客观的态度去观察。所有关于雪乡宰客的报道里,自然带着谴责的立场。同样,我不能脱离那样的语境,和那样的立场。公共事件中,每个人的立场都容易对立。无论如何,立场只是所站立的位置,比如为谁说话。没有立场,选择沉默,也就不为谁说话了。
公共关系是公共事件的缓冲,它不能带来绝佳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可能作为公共关系团队中的一员,试图去扭转事态的变化。有些话说了,和没说一样显得无力。就如我看到无数人在誓死捍卫错误,理直气壮的为乱象助威。也看到有人在添油加醋,墙倒众人推。
中国人团结一致的时候,除了爱国,大概就是地域攻击。这是人性,是文化基因里遗传下来的。当然,就事论事。雪乡宰客事件所引发的雪崩,彻底触动了东北人的自尊心。又如澎湃新闻撰稿人所言,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新闻评论里所指的是东北由来已久的乱象,从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成的。
面对着如潮水般的网络评论,雪乡的公共关系改如何改善,是每一个代表雪乡的人需要用心去改变的。没有人愿意为今天的乱象买单,但不得不食下酿成的恶果。明天,可能会更好,但今天,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