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简史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心永爱369

儿子的社会实践作业,让我帮助搜集有关家族史料。近几天如鲠在喉,难以言语。今晚夜阑人静,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感觉如此的沉重。不过我首先要感谢父母,在四十不惑之际生下了我(在我之前,母亲已生下四男二女。其中一男一女早夭,给父母带来的伤痛难以言表。在大哥和姐中间,我还有个姐姐,名叫花蕊。大哥清晰记得当父亲生气时候,她在描摹的语气和神态:“看我爹,又发那么的火。”我猜想她那时应该有五六岁了吧!如果他们都能长大成人该多好!);我不知道父亲对于人生有何感慨,是伤痛,是忙碌,还是欣慰,不得而知,因为父亲是一个不擅言谈的人,很少向我提及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以及这个家族的故事。

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难以描述。从父亲只言片语中知道,他不舍得吃穿,花钱买地,给7个儿子留点家业,最后落了个成份不好,这也成了父辈们苦难的源头。听说爷爷有两个妻子,是中年丧偶后再娶。大奶奶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就是大伯和二伯,大姑和二姑(一个嫁到上河,一个嫁到张吕)我奶奶生下6个子女,5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父亲生于1932年,排行老四。爷爷于1955年上半年病逝,后半年我大哥才出生。人生真是无巧不成书,父亲23岁没了自己的父亲,同样又是23岁,自己又成为父亲。

年少时,对大伯二伯的没有一丝印象,可能我没出出生他们就不在人事了(据说大伯的儿子跟我五叔大小差不多),对大娘二娘还是有印象的,她们先后去世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我已经十几岁了。六婶七婶的离世应该比较早,可能那时我未曾记事。七叔是95年麦收之际意外离世,六叔是本世纪初不在了。父亲是2005年春去世,当天五叔查出来了胃癌。父亲百日时,五叔走了,时间大约是端午前后。前年三伯去世,90岁了,算上寿终正寝。唯一的小姑在父亲去世前走了,现在只剩下三娘和五婶这两个老人了。

由于家庭的缘故,父亲从小就开始受苦。十几岁就去义马担煤,稚嫩的肩膀承载了太多成年人的艰辛。分开生产队后,春天帮别家铡草。一排排麦秸垛,大都在他的膝下手中慢慢消失。可能身世的原因,除了三伯脾气好些,父亲跟其他三个叔叔脾气都不好,性情刚烈,宁折不弯,极容易发火。小时候,曾记得父亲不知何故发无名之火,摔了许多碗,家里接连不断有一只耳朵的铁锅。

母亲比父亲大一岁。我不知道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至今心里很纳闷:舅舅建国前就参加了工作,小姨后来也是公家人,不知母亲为啥那时就嫁给了父亲,用现在的话就叫“门不当户不对”(后来听姐说,是早先定下亲,虽时事变化,也没毁约)。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里里外外都靠她。从地里忙完回来,还得钻到灶火里做饭。家里拮据时,还要外出东挪西借。母亲是护犊情切的人,小时候每当我在外受到欺负,她就去找人家评理,甚至会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来,因为孙子,她还会跟人家理论,费很多口舌。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家庭联产承包之前,由于大家庭人多,光景又不好,鸡毛蒜皮就会引起妯娌纠纷。我家兄弟姊妹们多,穷的揭不开锅。小时候,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你们长大一定要争气,要和睦相处,不要让别人看笑话。”可事与愿违,母亲最后的劫难还是与最爱的人有关,93年母亲得了肺癌。94年5月16日母亲病逝,在安葬母亲的日子里,家里还出现过不和谐的现象。唉……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不再憎恨一切人和事,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幼稚和冲动买单。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唯一遗憾的是母亲的人生愿望(住上房,有张像样的床,夏天床上有凉席)都没有满足!

母亲去世后,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慢慢理解了母亲,知道她的每一步都走的艰辛,每天都念叨着母亲生前的好。他还会关心体贴我们这些已经成人的子女,力所能及去做一些事情。04年秋天父亲晕倒后导致偏瘫,躺倒床上再也没有起来,直至05年二月底离开人世。

我们这一辈,堂兄弟健在的一共13个(最小的失联了,不跟家人来往)。我是这个家族第一个所谓的“公家人”——89年考上豫西师范。我也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师范生,当时全村轰动,说我考上大学了。这件事,可能给父母长脸了,可以让他们在别人面前能直起腰,能扬眉吐气了。

不经意间,我已毕业27年了。从风华正茂的20岁,一晃就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回首半生的历程,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一是拥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争气的儿子。妻子对我的爱,来自简单朴素的感情,敬重我对工作的热爱,因此我俩走到了一块。特别是12年12月12日,我有病住院。妻子精心陪护,半个月瘦了15斤,全身脱了一层皮。对于儿子的教育,我俩也非常用心,陪儿子慢慢地走每一步。在与儿子沟通过程中,能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关键时刻,尊重孩子的选择,包括上高中时择校,文理分科自己大学所选的专业。高中时,儿子成绩有波动,我们总是让他明白考试的真谛——查漏补缺,看淡得失,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成绩。儿子很争气,从小学习习惯就很好,学习上很用心。2017年6月24日中午,当清华招生老师给我们打电话时,我真得高兴晕了。根本没有想到儿子会考这么好!在此,还要告诫儿子:清华只是你梦想的起点,需要再接再厉呀!

二是用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亲人。让玉娟重新上学,是我和妻子一生英明的抉择。玉娟也不负众望,97年考上豫西师范。99年时,有了一帆。我和妻子每月总收入不到1000元,除了正常开销,还要给玉娟生活费,还要给老父亲点钱。那年,我们基本上属于“月光族”,也是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现在看着玉娟过着幸福的日子,所有的努力都觉得值。三个哥哥及姐姐家的孩子,我们也是尽力帮忙。外甥强强曾说:没有我小舅,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因此被授予“首届三门峡市最美家庭”。

三是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我和妻子都是教师,都毕业于豫西师范。我们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热情,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对于家庭,对于父母,我们是愧疚的。

我们兄弟姊妹们一共有11个子女,有7个考上大学,其中5个都已上班:乐和兵都在阿里巴巴,强和艾萍教学,李萍在局机关。一帆和航博还在上大学,艾易上高三。

这个家族焕发着青春的光泽,从农耕之家到书香门第的完全蜕变还有漫长的岁月(家族现在充其量可以叫耕读人家)。希望我们家族的下一代,能继续前行,为这个家族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