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学生不奇葩
接手高一7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班里有个年段出了名的学生。人称学霸,当然也有另一个雅号——“奇葩君”。这个“奇葩君”到如今仍然让我又爱又怨。因为他一人可以分饰多角。至于如何,且看下文。
奇葩学生不奇葩无师自通的学霸
“奇葩君”自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听与他同一初中毕业的学生说,他初中就这样。大白天在课堂上呼呼大睡,怎么叫也不醒。到了晚上就如打了鸡血似的,通过翻阅课外辅导书自学,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到了高中,大部分仍然沿袭上述方法,不同的是,因为高中课业重难度大,他只能做到自学知识点,但无法及时完成各科作业了。于是乎,9门功课,门门科的老师都会不间断地找我告状,言辞类似于:“某某同学课上无视老师存在,埋头呼呼大睡,课后从不交作业。他这样的学生怎么考上我们学校的!”言语里有愤怒,有不解,更多的是有恨特不成钢的忧虑。
但就是这么个到了课堂就与周公约,从不写作业的学生在第一次月考就崭露头角,成绩远远地甩过班里的第二名,年段排名在前五十(实验班的总人数为150)。于是,他自学成才的本领被年段各老师所知晓,被班级同学捧为学霸。
迟到大王和邋遢小鬼
要说今年迟到哪个强?高一7班“奇葩君”。我每天早上到班级第一眼就是往“奇葩君”的座位上看。他来了,代表全班都到位。他还没来,呵呵,意味着我又要开始酝酿情绪和整理台词,来个专对个人的小型演讲以及针对全班的中型演说。主题无非是在“无规律不成方圆”、“自律给我自由”、“论时间观念养成的重要性”等之间进行切换。说他是“迟到大王”一点不为过,一周总能迟到两次,甚至连期末考试周都能差点睡过。为何迟到呢?经过耐心地多方面询问,获知是因为晚上熬夜自学至凌晨,致使第二天精神不佳,头脑昏昏沉沉睡如死猪。
“奇葩君”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在个人卫生方面心很大,不在意。没过多久就成了舍友和周边同学避之唯恐不及的邋遢小鬼。
一口气列了“奇葩君”的几大罪状,似乎我对他的感情只有“怨”。非也。自古写人喜欢欲扬先抑。“奇葩君”其实是个乖孩子,有着常人难有的特殊优秀品质。
好奇宝宝和问题专研帝
他善思,渴求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不拘泥于高考的功利性学习,而是执着于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当有问题时,他必然会追着老师刨根问底,即使这个问题已经超出高中的学习范围。在某次聊天中,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并开始滔滔不绝地述说着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当时我们在讨论关于教学中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表达有多大的把握能将所需要传递的知识点传递到位?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足足用了近40分钟,最终因为碍于宿舍门禁而结束。他告诉我他喜欢思考并专研一些问题,有些时候还会因此抓着某些老师不放,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当然他也会担心,担心自己将太多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专研上面,而平衡不了学习。
他喜欢思考又善于思考,他好奇而又不乏专研的精神。我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孩子。
擦窗小高手和小老师
“奇葩君”虽然从收拾自己这项很难看出他有清洁方面的潜力,但是在几次大扫除中,他居然脱颖而出成为班级擦窗第一好手。擦窗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当然还需要一份强烈的责任心。瘦高个的他,首先在身体方面就占据了优势,因为个高爬得高,能够到高处的死角。其次,他还兼具技巧、耐心、责任心。
每次接到擦窗任务他都能乖乖地立即行动。先是用湿抹布将一扇窗给大概地擦一遍,再是拿着报纸开始自上而下,从左往右一点点擦,每擦完一处都会趴近看是否干净。大概是玻璃易反光的缘故,他每次确认是否干净时都会将脸凑得离窗户老近,就差钻进去了。每每看到他如此认真又滑稽的模样,我都忍不住偷笑。
我常猜想,卫生能打扫干净的孩子,大抵成绩都不会差。因为这里有相通的品质。“奇葩君”的例子让我对以上自己的总结深信不疑。
作为班级学霸,自然就成为了班级同学争相请教的对象。“奇葩君”于是又多了个角色--小老师。在“奇葩君”不睡觉的课间,都会有同学上前请教。有一日在聊天中,他自信地跟我说:“我敢肯定,我讲题的思路和技巧能跟老师相媲美。”说完,乐呵呵地看着我。我高举右手,大大地竖起拇指给他点赞。
以上就是大家眼中的“奇葩君”。他比常人聪明,自学能力强,喜欢思考和专研,又不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但同时,他身上的缺点又特别突出,譬如没有时间观念、作息紊乱、不修边幅、人际交往能力差等。他在学习上有很强的内在驱动力,但在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则缺乏自律性,是个矛盾的个体。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所以他很特殊,被称为“奇葩君”。
奇葩学生不奇
何为奇葩?当个体某些特质明显异于周边人时,常被认为不正常,被人称为奇葩。那么,奇葩这个词就是贬义的喽?我并不这么认为,奇葩应该是个中性词,表示有特色的某个个体。所以虽然在整个文章中都称他为“奇葩君”,但其实并不存在对他的刻意丑化。所以,奇葩学生不奇葩,他只是有着让多数人一接触就难以忘怀的个性特征。事情的关键在于,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评价他。(前者是价值中立意义上的事实阐述,后者是价值判断)
班级管理中,最怕刻板印象,最怕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奇葩君”的缺点远远地盖过他的优点。作为他的班主任,刚开始对他表现出来的坏习惯恨之入骨。初为班主任的我被他整得焦头烂额,我也确实对他产生了偏见。后来与他谈话多了,脱掉有色眼镜观察他多了,我发现了更加丰富的他。这个过程中我感悟颇多。
偏见要不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师生之间总会有隔阂,有误解,这也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可是,师生之间并非猫和老鼠的敌对关系。作为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缺点情况下,并不能因此一叶障目。我很庆幸,我及时纠正偏见,否则我也难以走近他的心里,与他多次聊天,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滴。
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要对所关注的对象保持乐观的期待,这样才能如你所想。所以,我坚信15、6岁的孩子完全有美好的未来,他们还在成长,也能够成长为美好的样子。“奇葩君”他也能够,我坚信,所以尽管他状况百出,但我仍有耐心。
善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助人养成获得幸福的能力,最后使人获得幸福。幸福的能力包括什么?我想,它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和掌控能力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所以,衡量高中生不能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而需要参考以上几条。 对于整个世界只有学习而无它的“奇葩君”,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盲目赞赏,而是需要告诉他生活的真正意义不只学习 ,告诉他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我有在努力,努力不让他因为所谓的与众不同而独来独往,努力在班级营造多元型人才的班级舆论。我做了实践,在班会课上民主投票表决班级十二个之最,标准多元。
平衡个体特性与集体统一性是门艺术。班级45个人既需要外在强制的统一性(类似于规则),也需要内在的个性。过多强调一方必然会损害另一方。这里就需要教师根据场合和时机进行选择。“奇葩君”的个性太过凸显,常有违规的消极行为,也有令人欣慰的积极行为,再加之他在班级存在感太高,如何处理他的行为牵动班级每个人的目光,也暗含着对班级的建设的导向。所以,我常常在纠结,纠结于个体与集体的平衡。这仍是我需要努力专研的地方。
奇葩,有着异于常人的特质,这种特质是种稀缺资源,这其中有值得珍惜的优秀品质,愿我们呵护它,有需要被引导的,愿我们不失耐心。这种特质也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存在,愿我们不给予太多负面偏见。奇葩学生不奇葩,我们对他有美好的期待!
——庄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