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聚变 · 解码肉道”全球肉类事业发展高峰论坛圆满
11月15日,美食科技传播机构携手FHC2017第21届上海国际食品饮料与餐饮设备展览会,共同举办本次以“创新聚变 · 解码肉道”为主题的高峰论坛,深度挖掘国际与本土肉类事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将不同视角汇聚,启迪思维创新。
主题演讲
朱一帆:全面解锁肉技能,由一块肉引发的烹饪革命
随着消费升级,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等,一下子冲进本土市场当中。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进口肉的市场状态经历了好几个不同的阶段,然而,人们对于肉的运用方式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不同国家对于肉质评级都有着详细的评判标准,与此同时在国内,在大众对于肉质,“嫩不嫩”依旧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这使许多养殖商、加工商等肉类行业的诸多环节都产生困惑,为什么大家宁可选择吃嫩肉粉腌的肉而不吃真正天然优质的肉?似乎,人们在思考肉类消费经济的时候,忘记了去思考“怎样做好一块肉”
世界技能大赛烹饪项目专家组组长、E帆厨艺学校校长朱一帆在演讲中,将自己从业肉类事业与作为厨师的经验相结合,阐述全面解锁肉技能的必要性。国内普通的大众消费者对于肉的要求只有“嫩不嫩”这一个标准,因而大众将更倾向于消费肉容易被烹饪得很嫩的部位,与此同时,其他不容易被制作的很嫩的部位,就很容易被大众觉得不重要、没价值。如此单一的需求,使物不能尽其用,助长了不健康的加工肉方式以及食品的浪费。
身处在肉类行业,大家都知道肉的暴利期已经过去了,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甚至于有时熟肉比生肉还要廉价。肉类市场繁荣的表象下,藏着厚厚一层泡沫。业内的每个人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问该怎样改变现状?谁能解决这个困境?
答案是,厨师。食材如果没有“烹饪”这个环节,它就没有办法体现自己的价值。
解决肉类行业的这个问题,就要引发一场烹饪革命。而这个革命该从哪里入手呢?比方说,我们可以把一头牛放在桌子上,让十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各自免费挑选一块她们想要的部位。她们优先拿走的部分,就是大众已经熟知烹饪方式的部分。挑剩下的部分,也就是我们作为厨师需要开发的方向。通过研究大众所不熟悉的东西,提升肉的价值。
当我们真的能够解锁全部肉技能,蓬勃进步与增长的,不仅仅是厨艺文化,更是整个市场的价值重写。这场变革只有厨师能做到,只能通过厨艺教育才能推动烹饪变革的进程。
苗阳:一键获取“牛”市——全球牛肉市场发展与趋势
想要在全球的牛肉市场当中寻求发展机遇,就需要站在国界线以外,看清不同的国家都有着怎样的趋势。知己,知彼,这是肉类事业产业链任何一家企业谋求发展需要的基础。梅特国际集团执行董事苗阳先生在峰会当中,用详尽的数据、多元化视角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牛肉市场。
在下面的这个数据当中,绿色深的地方,代表牛肉的产能越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欧洲一些区域都是牛肉主要的产出区域。
毫无疑问,中国是牛肉的产能大国,然而我们对于牛肉的需求量更大,而这个需求在逐年飞速增长。在不同国家当中,虽然各自的肉质评级标准各有不同,然而牛的年龄、牛的品种、饲养方式、肉的雪花纹路等都是影响评级的重要标准。
受到传统饮食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对肉好坏的评判方式稍有不同,由于更容易烹饪出鲜嫩的口感,牛的里脊、眼肉芯相对于其他部分更受消费者偏好。
除了这个特征之外,中国消费者在享用广东菜以及西式餐饮时,会将肉质的雪花密度考虑在内,并愿意为雪花纹路的密度买单。通常而言,雪花密度越高,市场的售价也越高。
中国市场当中,整肉不如碎肉畅销。用碎肉合成的假牛排或假肥牛,不可否认是国内最大的牛肉采购单品。中国现在有非常成熟的碎牛肉作成整牛肉的技术和方案,大量工厂采购碎肉,并加工成牛肉块,甚至是雪花牛肉,然后流入市场当中。据统计,涮锅使用的牛肉片,将近90%的是使用碎肉合成,而不是从整肉当中切片。
对比美国牛肉市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产能国。在美国的牛肉市场当中,最大量使用的也是碎肉,不过用途和国内是不同的。美国市场中,碎肉多用于合成汉堡肉。对于牛的其他部位,美国消费者虽然也需求,但是完全没有中国消费者对牛后部肉一样的偏好。美国同时是全球牛肉的第四大出口国,他们将本国并不偏好的牛部位消耗出去,从澳大利亚采购大量碎肉来满足本国消费者需求,采用的是贸易交换的进出口方式,对需求的牛肉部位进行调整。
澳大利亚是中国最主要的牛肉供应国,供应量从2012年爆发性增长,从2012年没有多少人关注,到如今普通消费者提起进口牛肉,首先想到的就是澳洲牛肉。
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2015年在堪培拉签署了自贸协定,逐渐降低澳大利亚的关税,澳洲进口牛肉关税8年内降低为0%。同一年,中澳达成活牛进口协议,澳大利亚每年将向中国出口100万头活牛,以满足不断中国增长的红肉需求。
在现场的演讲中,苗阳先生不仅仅剖析了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牛肉出产大国市场现状,也介绍包括印度、巴西以及乌拉圭等地与中国市场的互动,同时围绕着中国红肉市场的需求,阐述国际牛肉走私的现象、来源方向以及产生因由等,详细而全面的数据解读,令现场行业内同仁都收益颇深。
主题访谈
在今天的峰会当中,我们特邀了行业内不同细分领域的嘉宾共聚一堂,进行两场主题访谈,以不同的视角重新解读热点议题。
消费升级时代下,美食场景该如何应用与变现
第一场主题访谈的嘉宾主持为ECOMAX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永忠先生,参与访谈的两位分享嘉宾分别是王品集团行政总厨简义展先生、本来生活商品中心副总经理兼肉禽品类总监孙雪东先生。
所谓的消费升级体现在两处:一个是数字的增长,另一个是对质量越来越看重。根据数据统计,到了2020年,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在这样的消费升级大背景之下,企业应该有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应对?
孙雪东先生认为,应对方式之一是利用品牌附加值,使一件产品从不为人所知变成一个品牌,并通过品牌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品牌的美誉度的同时,也让这个产品成为一种潮流。这是主导市场的一种经典做法,不仅在肉类市场当中可以应用,而且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产品的推广当中。
针对肉类事业,孙雪东先生还分享了本来生活网如何通过合理预判,更改产品供应方式,从而应对消费升级的实践案例。在三年以前,中国消费者想吃进口牛排,基本上都是进口较大的部位肉,到达中国之后再去切割。然而,本来生活网经过判断,改变了这一传统供应方式,而是只选取小范围指定部位进行小包装进口,比如西冷、眼肉等等,在当时看来奇怪而且高成本的举措,其背后是对中国消费者引进这种品质更可靠、更稳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做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企业对于消费升级方向和趋势的了解,并从中思考还有那些方面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简义展先生说,餐饮是有文化底蕴包含其中,北京有北京菜做法,上海有本帮菜的特色,越是对息息相关的本土文化尊重,一道菜品才越能赢得情感共鸣、有更稳固的匠心传承,这样的企业才能在消费习惯不断改变当中延续百年。即使消费者行为习惯发生改变,消费者依旧愿意为好吃的、有内涵的产品买单。
绿色经济,驱动肉类行业生态发展与产业共赢
第二个访谈环节,访谈的内容是绿色经济,驱动肉类行业生态发展与产业共赢。嘉宾主持是世界技能大师烹饪项目专家组组长朱一帆先生;分享嘉宾分别是 Classic Fine Foods中国区总经理Yann Francioli先生,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玲英女士。
消费者对于食用哪一部分的肉,难免会有偏好,徐玲英女士延续了之前嘉宾的演讲内容进行讨论,从青莲食品自身的经验出发提出另一解决方案:青莲食品在黑猪产业链的延伸上进行尝试,将消费者惯常消费的部分精细分割出来,输出至市场当中。而不受到众多消费者偏好的剩余部分肉,则进行了肉制品深加工,单独开辟生产线,使它能够重新获得在生鲜市场上无法获得的价值。如此同时,通过这样深加工出来的肉脯、肉枣等深加工产品,由纯肉、整肉制作,并且得到中央厨房的预处理,是碎肉合成的肉脯远不能想比的高质量。这样的方式正是将食材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尝试。
品牌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并非来源自人们的消费盲从,而是来源于生产厂商对于食材价值的充分理解、发挥食材的最大价值,Yann Francioli先生说,Classic Fine Foods所做的事情就是“select the best food from the world and bring it to you”,也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好的食物,并且将它带到消费者的面前。
在Classic Fine Foods的众多品牌当中,不同产地的品牌同样优秀,却又优秀的各不相同。最优秀的并不一定是最全能的。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价值,寻求自己的价值点,并将之发挥到极致,才能在众多品牌当中脱颖而出。Classic Fine Foods注重食材的可追溯系统建立,保证推荐的产品可以清楚地知道源头,比如牛肉能够知道从哪个牧场而来、农场的饲养环境、当地的气候等等。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故事,卖产品归根结底是在卖这个故事。这样一个溯源的机制和过程,就将品牌的故事展现到消费者面前。
Yann Francioli先生最后特别提到,未来产品标准化,优选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和人才的管理,Classic Fine Foods中国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搭建和培育。
徐玲英女士提到了本土食材的价值,她提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猪种的培育都是以引进国外猪种,消灭本土猪种为基础的。然而事实上,世界上优秀的黑猪产地,比如鹿儿岛黑猪,事实上来源于自1973年从嘉兴引入黑猪;而法国的黑猪,也是来源于中国给了法国五头优质猪种,经过三代改良,才终于有了现在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肉类行业还需要贯彻更多的教育,厨师技能的培训、消费者观念和习惯的教育、对于不同地域食材的认知、品牌价值的推广、人才的培养等,只有通过教育的推广,才能使更多的业内人士,对于产品的价值有敏锐的发掘,对肉类食品的加工方式有更创新和符合潮流的变革,并最终建立一个多元、完善、能够完整描述消费者需求的国家肉类食品等级标准体系。
活动花絮
相关机构
主办方 Organizer
「美食科技 TechGastronomy」美食科技创新领域的先端资讯,美食科技的产品和服务,输入和输出的平台。
TechGastronomy is media platform that keeps track of the top trends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helps companies to grow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China.
联合主办方 Co-organizer
论坛支持机构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
本期论坛合作伙伴 Forum 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