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读书笔记:善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1)
阅读内容:《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著):善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1)
【1、“爱”是善文化传播最大的动力】
【孔子和弟子颜回、子路谈论志向时,子路说,愿自己能把车马衣服都和朋友共享,用坏了也心中无憾;颜回说,愿自己能不夸耀自己的善行与长处,不标榜自己的功劳;而孔子说,愿能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思是,愿能让所有人年老时安享幸福,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怀有远大的理想。从子路到颜回,再到孔子,他们的志向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无我奉献的大爱,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与需求而努力。】
【虽然释迦牟尼知道,自己明白的真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但是他仍然选择了传播真理,没有涅槃。在以后的四十九年间,他弘法利生,以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世界,建立了不朽的事业,让无数的众生离苦得乐。】
【我所做的一切皆是源于爱,爱是我传播文化最大的动力。我爱这世界,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看到的一切,我的心中时时涌出那浓浓的不可遏制的爱。于是,在我无法表达的时候,我便写作。我将自己心中那份浓浓的爱,渗入文字中,依托它,将我的明白和智慧传播开来,希望读到我文字的有缘人,能因此而明白、快乐、自由。这是我写作最大的理由。如果没有爱,我不会写作,也不会传播,更不会有诸多的行为,我只会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关房里,独自品尝那清凉之乐。因为心中有爱,我一次次地折腾自己,打碎自己,想将心中的明白和智慧与更多人分享,点亮他们心中的明白和智慧。】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在传播善文化的过程中,不要想该得到什么,不要有任何的功利心。如果非得有功利,那也是大功利,为众人为社会之功利。这样,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就能超越自身诸多的局限,让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一旦有了小功利,有了私心,有了某种目的,我们就会受制于它,传播之路会走得非常痛苦,也不会走得太远。所以,我常说,要持无为之心,做大行之事。】
【当然,爱也需要训练。真正的爱是大爱,是慈悲,是没有任何执著的一种爱,也是能够表达爱的行为。就是说,心中有了美好的愿景,还要去行。这行,便是修炼爱的一种方式。没有爱,就不可能有超越平凡的向往;没有行为,没有真正经历过挫折和历练,爱就只是一种情绪,不可能持久。】
【只有在遇到挫折和磨难,爱经受种种考验时,你才能知道,自己宣之于口的“爱”,是真爱,还是假爱。同样,在某种意义上,传播善文化也是检验自己的最佳“试纸”,因为这是一种需要倾注大量真爱的行为,在做事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检验、训练自己的爱。】
【二十年前,当我明白了香巴文化的珍贵难得时,便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到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于是,我走出关房,走出小家,走入世界,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写出了“大漠三部曲”和“灵魂三部曲”,写出了“心学”系列,那些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记录了我的生命轨迹。不管是书中写到的凉州文化乃至西部文化,还是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涉及的其他诸多文化,都渗透了当下关怀和终极超越的智慧与精神。这份对所有人的关怀与大爱,是我虽无执却依然积极做事的动力。】
【在我不断以生命体验更多的文化、更丰富的世间万象时,这份爱不断地涌出更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以全部的生命热情,去传播弘扬善文化。我想,这份心情,一定能够引起很多怀有大爱的读者的心灵共鸣,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善文化的传播弘扬,怀有无上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