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音乐启蒙,和你们不知道的故事
▼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Me, a name I call myself
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
Sew,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La, a note to follow Sew
Tea,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That will bring us back to Do (oh-oh-oh) Do-re-mi-fa-so-la-ti-do So-do!
各路魔耳朵的英文歌里怎么能漏掉这首《哆来咪》呢?
上一次看这部影片也许是十年以前,这一次在父亲节这天与孩子同看。歌词美妙易懂,旋律欢快朗朗上口,孩子立刻就喜欢上了哆来咪。
这是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的电影。在阿根廷,它的名字叫《一个叛逆修女的故事》,在中国它叫《音乐之声》,它的原名是《The Sound of Music》。
电影讲述了一个想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因为生性活泼、崇尚自由、热爱歌唱,所以不是当修女的料。奉上帝的旨意她去了一个Captain家给他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之前孩子们已经赶走了11个老师。这位Captain对孩子军事化管理,严厉冷酷,玛丽亚来了之后用爱心和音乐温暖孩子们,同时收获了与Captain的爱情,还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他们很快举行了婚礼,但是婚后,由于德国纳粹要求Captain为他们效力,Captain坚决拒绝,他们一家人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在朋友和修道院的帮助下离开了奥地利,胜利大逃亡……
影片一开头就展示奥地利令人震憾的风景 。苍茫辽阔的阿尔卑斯山脉,山脚下绿草茵茵的山谷草地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屋顶,闪着光芒的河河流、古老的教堂、欧式的城堡,如洗的天空白云下层次的山峦起伏。
这种风景只要看一次就会让你疯狂长草,相信不太久的将来,我们会带着小七和小淼一起去到这里。
由于是音乐剧,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十多首歌曲,而且时长都不短。
虽然电影剧本是被美国人改编,但是里面的歌曲有一些仍保留有奥地利的民歌,并且唱法也有所保留,加上百老汇的歌剧唱法,因此得以给观众呈现多种唱腔和风格。
(好囧,这里不能放音频,对不住各位!!)
除了开头的Do-Re-Mi,还有一首The Lonely Goatherd ,对于孩子来说,虽然难度较大,但是民歌风格明显,节奏明快,孩子听完后不断哼唱
(这里也不能放音频,再次抱歉!)
另外一首被广泛传唱的Edelweiss,一度被认为是奥地利的国歌,其实只是影片的插曲,足见这影响力真的是刚刚地。
CoCo Chanel曾说“时尚稍纵即逝,惟有风格永存”。影片中出现的各种服装为这句话做出了完美诠释。
▼
玛丽亚说她的衣服都送给穷人了,只剩这套连穷人都不要的,我想说,给我吧,我好想要,我觉得好好看!麻料好高级的好吗?
▼
第一次吸引了上校时以及后来上校表白时穿的都是这件,是不是现在每个女人都想有一件的仙女裙
▼
蜜月回来后第一次亮相是这身套装,得体剪裁的呢料,办公室的LADY们表示很喜欢。
就问你们,这一对好不好看?好不好看?女配的衣服简直是又高档又时髦!男主就不说啥了,哈喇子偷偷流了一地有没有? 这部影片最美好的地方就是除了纳粹敌人没有坏人,女配的人设不是玛丽苏影片中常见的阴险狠辣,虽然也有劝女主主动离开,但是当她明白无法挽留男主后,她含泪主动退出。她的每一套衣服都时髦昂贵,这一身像要走红毯▼
孩子们的衣服在每个场景中也是亮点,毕竟七个孩子除了统一的制服,每个孩子的衣服都不一样但又要整体风格一致,难度还是挺大的。感觉以现在的审美来看一点都不落伍,满屏的洋气贵族。
▼
这是玛丽亚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的游戏服,七个孩子,一样的花色布料,不一样的款式,现在的亲子服装设计师们到底都在想什么?算了,这种窗帘布先帮我囤上两捆
艺术高于生活,但生活往往比艺术更复杂也更精彩
就像看其他电影一样,我总是热衷于影片的原型,它可能是一部小说,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可能是自传。
这部影片改编自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而音乐剧则源自于玛利亚·冯·特拉普1949年出版的家族自传《特拉普家庭合唱团的故事》。
也就是说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确有其人。
这是真实的特拉普一大家人,大家可以数数家庭成员的人数,12个人!没错,玛丽亚与特拉普上校结婚后又生了三个孩子,所以之前的7个孩子加上后来的3个,他们有10个孩子。影片中没有出现后来的3个孩子,我估计以影片的篇幅和节奏根本没有时间生孩子。 剧照,七个孩子和Captain夫妇事实上,真实的玛丽亚并没有像剧中那样通过她的温柔和音乐将特拉普一家感化。相反,真实的玛丽亚由于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一个脾气糟糕,控制欲很强有点专横的人。而特拉普一家却活泼开朗,在玛丽亚来到他们家时,他们已经会唱100多首歌了。
但是玛丽亚她确实很爱孩子,当她来到特拉普家后,被这一家人感化,最后留下来并嫁给了上校,玛丽亚自己曾说“我觉得我是嫁给了孩子们”。
剧照,上校不在家的时候,玛丽亚带着孩子到处玩,玩到哪里唱到哪里,就是一个行走的高颜值合唱团 真实的特拉普上校和前妻生的七个孩子,一群萌妹子小正太,难怪玛丽亚被感化了 真实的特拉普上校,事实上他的性格与剧中完全不一样,他与玛丽亚的小儿子约翰内斯说“父亲非常迷人,大度,开朗,而不是音乐剧和电影中的拘谨模样。母亲普试图改变电影对父亲的描述,但没有成功”。 (1927年真实的结婚照片) (剧照,上校和玛丽亚的婚礼)影片中,特拉普家的七个孩子在玛丽亚的带动下都热爱唱歌然后组成了合唱团。事实上,特拉普一家从奥地利出逃后辗转到美国,由于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破产,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组成合唱团到处演出以维持家庭生计。
(特拉普一家在山上排练) (特拉普12口之家的全家福)1947年上校去世,玛丽亚独自带着10个孩子,她把他们家的故事写成了《特拉普家庭演唱团》并于1949年出版,1956年这本书的版权被一个德国电影制片人买走并拍了德国版的电影,1965年由美国福克斯公司拍成了现在的《音乐之声》,事实上影片有很重的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印记,包括对原奥地利民歌也进行了重新改编。
(晚年的特拉普上校和依然年轻的玛丽亚,现实中他们相差了20多岁) (晚年的玛丽亚,1987年82岁的玛丽亚去世。她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特拉普家族,并且在这个家庭最困难最迷茫的日子里,她坚定地用音乐用合唱维系了整个家庭的团结与成长)这部影片带给全世界的人惊喜与狂热,但是特拉普一家却并没有那么惊喜,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人物与影片相去甚远。
但对于观众而言,有精彩的影片可以欣赏是一种幸运,知道真实的他们生活的很好也很欣慰,影片与现实是否一致已经没有关系,感谢特拉普上校一家,感谢玛丽亚,感谢《The Sound of Music》
(特拉普家族现在位于美国的家族产业)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朋友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