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模型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的点开某个APP?这些习惯到底是如何养成的?为什么有些产品我们戒不掉?是否有什么秘诀能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形成使用习惯?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
1、习惯的力量
人类的任何行为可分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无意识是人的本能,比如趋利避害,有意识则是人或者大脑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做出的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有意识的行为可以转化为无意识的行为,神经系统科学家指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负责无意识行为的底层神经节,那些无意识产生的条件反射会以习惯的形式存储在基地神经节中,从而使人可以腾出精力去做其他的事。这意味着,当面对类似问题和环境时,大脑会触发这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就是习惯。
想要打造习惯养成类产品,我们务必要考虑2个因素:首先是频率,即某种行为多久发生一次;其次是可感知的用途,即在用户心中,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处。
习惯养成类产品会在用户的大脑中建立一种联结,使他们一感觉到痛痒就会想要使用这个产品。
牢记并分享
1、一旦成功的使用户对其产品形成了使用习惯,企业就能获益匪浅,具体表现在:更高的用户终身价值,更大的价格灵活性,更快速的增长,以及更强的竞争优势
2、只有当某种行为发生频率足够高,可感知用途足够多的时候,它才能发展成习惯
3、习惯养成类产品起初是非必需品(维生素),可一旦发展成习惯,他们就会变成必需品(止痛药)
4、习惯养成类产品通过“挠痒痒”减轻用户的痛苦
现在就开始做
假如你要开发一款产品,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以【微信读书】为例1、你的企业模式要求用户形成什么样的习惯?
每天阅读电子书/听电子书的习惯
2、用户能够利用你的产品解决什么问题?
获取知识
3、用户目前以什么样方式解决他们问题?为什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看书/阅读资讯文章/听书
4、你希望用户和产品之间发生何种程度的关联?
只要一想到阅读,就会上微信读书app
5、你希望哪种用户行为发展成习惯?
阅读电子书籍/听书
2、触发
任何习惯形成过程的背后都是始于某个触发,触发分两种: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通常隐藏在信息中,这些信息会告诉用户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外部触发会把下一个行动步骤清楚的传递给用户。比如说微信朋友圈的红点提示,目的是告诉你朋友圈又更新了,你应该去刷新浏览。
外部触发共有4种类型(前3种触发都是以吸引新用户为目的,最后一种以让用户养成习惯为目的):
1、付费型触发:做广告或者sem都是常见的付费型触发。可以理解为通过广告来吸引用户,促使他们点击或者采取其他的行动,这类触发的目的是为吸引新用户。
2、回馈型触发:指的是企业在公关和媒体领域所话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如通过活动,来回馈用户,目的是促使他们使用你的产品
3、人际型触发:指的是熟人之间的一种极其有效的外部触发。可以理解为口碑传播,人际触发是企业管理者所渴望的病毒式增长。
4、自主型触发:自主型触发每天都会出现,用户会认可它的存在。它一般是发生在用户已经接受了产品,并愿意与产品发生联系之后。这类触发是以驱动用户重复某种行为作为重点,目的是养成习惯。使用外部触发仅仅是第一步,终极目的是驱动用户进行上瘾模型并完成接下来的步骤,当驱动他们经历一整个循环后,外部触发将不再发挥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内部触发
当某个产品与你的思想,情感或原本已经有的常规活动发生密切关联时,那一定是内部触发起了作用。外部触发会通过外在感官刺激用户,而内部触发更为抽象,他会自动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并驱使你完成一系列操作。
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一种强大的内部触发。比如厌倦,孤独,沮丧,困惑或者游移不定的情绪让我们体验到痛苦和愤怒以及焦虑,我们会采取相应行动去打压这种情绪。
外部触发可以培养新习惯,内部触发造就的情感纽带则可以让新用户变成产品的铁杆粉丝。比如你在孤独,无聊压力大的时候,你会使用什么产品?我个人比较喜欢刷虎扑以及听听歌曲,所以这2个产品是我打开频率最多的。
如何安装触发?
如果想要用户习惯使用产品,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用户在情感层面存在哪些软肋和困扰?那我们可以研究现有的成功的习惯类产品,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用户问题,这样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消费者心理,以及最基本的人性和渴望。
互联网是可以满足你所有需求的庞然大物,但实际上,人们只想在网络上做他们熟悉的事。所以反思生活中各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这个行为会让用户产生什么感受。
要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动机,连续问5个为什么(一般5个就可以得到答案),比如:
1、为什么我要使用微信读书?
答:因为我要获取知识,学习到新东西
2、为什么要学习?
答:因为要使自己更强大
3、为什么要使自己更强大?
答:为了可以获得更好的物质回报,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
4、为什么要获得更好的物质回报,为什么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答:为了让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更美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满足自己被认可的精神需求所以我使用微信读书的核心需求是在于使自己更强大,以便获得更好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如果微信读书的目标用户是我这类型的用户,那么如何更好让用户获取知识是将是他们产品初期的战略。那么如果不看书会带来什么呢?对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所以,在设计产品时是否可以考虑减轻用户的焦虑和迷茫心理,比如给用户设计对应的成长学习路径,告诉用户我们可以帮助他成长。
比如ins产品情感设计原则依靠的是:人们担心某个宝贵时刻一去不复返。这种心理构成了用户使用ins的内部触发,所以ins的产品定位不仅是一个图片社交平台,更是一个以图片为载体的媒体资讯平台,因为ins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很多信息,包括熟人的,社会的,以及热点和你所感兴趣的。
3、行动: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
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可以提示用户下一步的行动方向,所以行动在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要使用户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如下:
1、充分的动机:动机是行动时拥有的热情,能够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不会超过3种。第一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第二种,追求希望,逃避恐惧;第三种,追求认同,逃避排斥。每组中的两个要素就像杠杆的两头,其上下摆动的幅度会表明用户做出某种举动的可能性。2、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在《创新轻松三步法》中作者将产品创新分为3个基本步骤。第一,了解用户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原因。第二,列举出用户使用该产品的必经环节。最后一步,在明确整个过程所有环节后,开始做减法,把无关环节全部删除,直到最简。当用户使用最简的产品时,用户所花费的步骤会更少,使用它的频率就会增加,会减低用户使用的门槛,这就是用户使用产品的能力。
简洁性包含的要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6个方面去思考产品是否至简:
1、时间:完成这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2、金钱:从事这项活动所需要的经济投入
3、体力:完成这项活动所消耗的体力
4、脑力:从事这项活动所消耗的脑力
5、社会偏差:他人对这项活动的接受度
6、非常规性:该活动与常规活动的匹配度或者矛盾程度
这些因素会因时而异,所以产品设计者应该经常问自己:如何设计才能让用户进入下一步操作。那么问题来了,动机和能力,先解决哪个?答案是先解决能力问题,原因在于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比如登录刷淘宝,大部分用户是无目的的刷。这样我们就需要简化用户的操作,来引导推动用户行动,所以首先要先让自己的产品便捷易操作,让用户轻松驾驭。
4种认知偏差,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加以利用:
1、锚定效应:利用锚来引导用户完成相应的操作
2、赠券效应:通过赠券来引导用户下一次消费
3、稀缺效应:人们普遍认为数量越少的物品,价值就会大
4、环境效应:人的思维首先会根据环境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3、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
4、多变的酬赏: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使用欲
你的产品因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使用欲,这就是产品带给用户的酬赏。这种酬赏会不断导致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但是驱动我们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那份迫切的需求。大脑因为渴望而形成的紧张感会促使我们重复某个动作。
那何为多变呢?即层出不穷的心意,产品提供的服务可以吊起用户的胃口,让他们永远有兴趣。就比如音乐播放器的随机功能,因为下一首音乐的不确定性,所以用户永远有一个期望的心。
总结:从产品中得到的反馈以及这种反馈的不确定性,组合成了多变的酬赏
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1、社交酬赏(关键字:被认同,人际奖励)
社交酬赏源自于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让自己觉得被接纳,被认同,受重视,受喜爱,我们大脑会自动调试以获得酬赏,社交的本质在于期待自己能够被认同(所以点赞、评论、关注、弹幕都是被认同的表现形式),而多变性来自于网络上信息的不确定性,因为用户无法预知自己接下来会看到什么?2、猎物酬赏(关键字:基本需求,具体资源和信息)
对具体物品,比如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猎物酬赏可以理解为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的那些心态,这种心态是需索无度的,极度渴望的。是指从产品中获取的具体资源和信息。3、自我酬赏(关键字:自我实现,操控感,成就感,终结感)
自我酬赏体现了人们对于个体愉悦感的渴望。在目标驱动下,我们会克服重重困难以完成目标,并带来满足感。
5、投入: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用户对产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对产品就越重视。事实上,有充分证据表明,用户投入的多少与其热爱程度呈正比。
1、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做的东西总是更好
2、我们总会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过去做过类似的事,现在也更容易接受类似的事
3、我们总会避免认知失调:我们总会避免不喜他人之喜,从而使自己适应这种不喜欢,到习以为常,甚至转变为喜欢
上瘾阶段最后一步是用户投入阶段,该阶段要求用户进行一些小小的投入,鼓励用户向系统投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以增加他们使用产品的可能性和完成上瘾模型。投入背后的思路是利用用户的认知,即投入越多,服务就越好(比如虎扑app的社区模块的评论系统,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段子手的评论)那用户可以向产品投入的存储价值有哪些呢?这些投入对用户粘性影响很大
1、内容:任何UGC产品中的内容
2、数据资料:比如linkedin
3、关注者:比如微博上的关注与被关注,好友关系
4、信誉:积分体系/等级制度,比如微信读书的阅读时长排名
5、技能:比如已经掌握了ps和axure的技能,那你去使用它们竞品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想要用户在投入阶段按设计意图采取行动,我们必须要考虑是否用户有足够动机和能力完成行动,并且还要不断反省要求用户采取行动的时机是否合适,采取的行动是否过度,用户是否会反感等等。
6、上瘾模型与道德操控
上瘾模型设计等目的将用户碰到的问题和产品的解决方案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形成一种习惯。现在你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以帮助你梳理产品逻辑:
1、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你的产品可以缓解他们什么痛苦?(内部触发)
2、你靠什么吸引用户使用你的服务?(外部触发)
3、期待酬赏的时候,用户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行为是什么?如何简化产品使该产品操作行为更为容易?(行动)
4、用户是满足于所得酬赏,还是想要更多酬赏?(多变的酬赏)
5、用户对你的产品做出哪些“投入”?这些投入是否可以有助于加载出下一个 触发并存储价值,使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提升?(投入)
7、习惯测试
习惯测试可以为习惯养成类产品设计提供深刻见解和随身备用到数据,它有助于你理清:哪些人是你产品的粉丝?你的产品哪些部分容易让用户养成习惯?你的产品这些特征为什么会改变用户行为?
1、习惯测试:确定哪些人是产品的习惯用户,定义具体的次数,比如每周登录3次以上的用户是该产品的习惯用户。次数的定义一般要依靠客观产品数据,如果没有,则要依据行业经验来定义。
2、分析用户行为:确定好习惯用户后,我们需要找到他们相似的产品行为,称之为“习惯路径”。找到习惯路径就可以确定哪些行为对培养这类用户至关重要,从而改进产品体验鼓励这种行为。
3、改进产品:经历了前2步后,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让新用户朝习惯路径前进,目的是使他们养成习惯。
以上内容来自于《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以及个人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