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毅力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犹记得梁启超有一文《论毅力》,很是省人。其中明确提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败者”的观点。梁师从不同层面比照阐发,充分说明了毅力的重要性,这些论点及中心思想对我们如何处置人生道路的不同困境,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今有一言“立业不读曾国藩,读尽诗书也枉然”,曾国藩可谓励志典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道:“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其所遭值事会,而终身在扶逆中;然乃立德,立志,立言,三并不朽。”身拔于流俗,而因而知,而勉而行,历向于艰阻,而不挫屈。
论天赋,曾国藩属资质平平,缘何并列诸贤杰,且让后者推崇仰慕?首先,在他身上难看到任何投机专营之迹,也无时运眷顾;相反,常身临逆境,却愈挫越强。靠的是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因自知愚钝,自勉更甚,五勤在其身体现的淋漓尽致,以后天的加倍付出弥补先天不足,即:“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低姿态造就其人格至高地。
当今太平盛世,社会和谐友善,龙虎盘卧皆已定乾坤,非特定领域环境下的人物,则不必照搬古人那套,锻造惊人坚毅,开放包容形的社会,有时候随波逐流未必不是上策。但必要具备能应对生活中困难挫折的坚志,不然已,一生将面临无数的无原则的妥协,屈挠一世。
士不可不弘毅,我有责,亦如此。利民族精神传承之举,不在大小,在有为,虽微不足道,却不可不做,如涓涓细流,会聚成河,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毅”与生自来,虽为本能,强弱有分,随时境变迁,在强势理念下增长,志坚者迎难而上,遇强则强,终成其大;在弱势理念下减之,遇挫再减之,再挫或可秃废也。老子有云:“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毅”可锻造也。不言艰,不畏难的信念,久之,毅可坚。毅坚者,再无难。
在不断的作为中,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的肯定自己,不断的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
例如跑步,众所周知,跑步对身心有益,许多人想尝试之人也曾云云:“我要锻炼如何如何…” 好些人付诸起来,仅数百米就受不了了,什么喘气难,腿疼,腰疼等,再想到如若几千米简直难于上青天。几百米带给心里的冲击是巨大的,因知其阻击之大,身体之痛,萌生退缩念头,日后再难与此项运动有所交集了,以此类推其他事项,逐渐养成遇挫而退的习性才是可怕的。
反观之,尝试但几百米就这般了,充分认识到自身体质差异,从而制定计划决心改变,寻求突破,今五百,明八百,后一千,稳步提升,直至达到自己满意效果,并长期坚持,那么完全又是另般景象。
说说我长跑的历程吧,坚持锻炼有好几年了,三千、五千、一万米都有数次了,最常跑五千米,每次跑每次都难受,因为身体力行,‘累’是在所难免的,尤为四千米后,呼吸极为不畅,呼出的气体呈泡沫状,使嘴唇发白,嗓子似有着火的感觉。那一刻,什么理想啊,追求等全然没意识了,唯一明确的,就是努力呼吸、再呼吸,仿佛少吸口气,世界都不美好了(决无夸大之辞)。非亲身体验不可领悟。
倘若我在最难受的阶段,停下走上一会,或是暂缓片刻,那么前面的小难受也白付出了,永远也不可能一鼓作气突破五千、一万米。正因在最艰难的阶段选择了坚持,才有了后来藐视万米的自信。如若不然,那个距离将是一生无法达到的。而这样极限突破一次次都挺过来了,你可想,还有多少不可逾越的坎能阻挡你?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局十六七,顺境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怎么去乐观的面对这十之六七,又怎么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续写一个又一个的新篇章呢~
今撰此文自勉,也望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