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和分享感言

人性的暴力与爱---《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3人  姚常春
人性的暴力与爱---《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最新长篇小说,也是今年看的第八本村上春树的书,喜欢一个作家可能就是起源于一本书,这本书肯定是写的犹如自己的经历,影响我的这本书是《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有南京的朋友偶然知道我喜欢村上春树,就送我好多村上的书,村上的书写尽了少年的伤感和空虚、中年的无奈和孤独,这本书作者去探寻人性的弱点,探讨人性中的暴力、潜意识和爱。

      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作者我,依靠画肖像画维持生计,结婚六年后的某日,妻子冷静的向他宣布:“非常对你不起,我恐怕不能和你一起生活了。”妻子有了外遇,妻子说她会离开这个家,但我没有说二话,开着一辆二手标致,到北海道流浪,最后选择在一个山顶的旧木屋孤零零的住下来。房屋的原主人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画家,如今得了老年认知障碍症,主人公和画家的儿子是大学同学,所以作为半看家半租住的形式,住进了这个房子里。某个夜晚,我在房子的阁楼里发现了一只猫头鹰,同时阁楼里还有一幅名叫《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故事的一切从这幅奇怪的画开始了。我在某个夜晚,听见了叮叮当当的铃声,声音是从树林后的一个洞传来的,挖开这个洞后,满头白发的免色涉、13岁美丽少女秋川真理惠、身穿日本古代服装的骑士团长陆陆续续登场,紧接着纳粹出现了,南京大屠杀出现了,虚拟和现实、历史和当下、融合在一起,人物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我甚至进入了地下世界,发现了这个世界的黑暗面……

  说实话,《刺杀骑士团长》我用了三、四天的时间看完,看的时候很容易,犹如书中挖开的洞,让人不由得去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可是看完,有点迷茫,作者想讲的什么,内容很多,却又抓不住重点。在看过翻译这本书的林少华的访谈之后,才稍稍理解作者希望表达的意思。由于这本书里面涉及日本侵略时,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大肆批判,书中这一部分是这样写的,借主人公之口这样描写南京大屠杀:“日本军队通过激烈的战斗占领了南京市,在那里杀了很多人,有的是在战斗中被杀的,有的是在战斗结束后被杀的。日本没有管理俘虏的能力,大部分投降的士兵,还有市民都被杀害了。究竟杀了多少人?关于细节,历史学者也有不同观点,但是大量市民被卷入战斗并被杀是不可抹杀的事实。有说死者数是40万的,也有说是10万的。可是40万和10万又有什么区别呢?”作者在这里尊重历史和对右翼的质问的勇气,是让人钦佩的。

        通观《刺杀骑士团长》,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讲述只占了极小篇幅,村上在笔下展现的并非对于单一暴力事件的观点,而是“暴力”这一贯穿于人类历史、糅杂着各种政治因素、环境因素和人性因素的词汇背后所汇聚而成的那个黑洞——暴力古来有之,我们所得见的却往往只是在暴力以毁灭性力量席卷,而真正的内核是连光都被吸入、消灭、根本无法定义和碰触的塌缩的永恒黑暗。画家雨田具彦目睹弱小的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参与地下组织试图刺杀纳粹高官,却遭遇了全团覆灭,仅剩他独活并回到日本,并对这段历史绝口不提;其弟弟雨田继彦作为音乐系在校学生,阴差阳错被征兵送往中国战场,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并参与虐杀,最终在战后无法释然,自杀身亡;为了救出失踪的少女秋川真理惠,“我”依照骑士团长的指示,像画中所绘那样用刀杀死了身为一种理念而非真身的骑士团长,却切实感受到了屠戮生命所带来的心理重负,并对于这种看似道德正确的杀人行为产生质疑……无论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暴力的图景将长久地在他们的记忆中盘旋、发酵,产生持续影响。小说中,这种暴力所孕育出的无边的恶与黑暗以一个异度空间的暗洞形式出现,为了拯救失踪的女孩和从妹妹的死亡记忆中求得自我救赎,“我”需要克服幽闭恐惧症潜入暗洞,一往无前。也是村上在书写中希望呈现的思考。暗洞很可怕,面对暗洞时即使身为普通人,鼓足勇气的话也有可能有突围而出,这也许是中年危机中的“我”面对暴力最有良知的应答。

      故事最后离开“我”而去的妻,最后带着一个孩子再次和“我”重逢:但这个孩子可能不是主人公“我”的孩子,明显是妻子外遇所生的孩子。妻子带着孩子回来,“我”没有问任何关于孩子的东西,孩子出生后,仍然不知道小女儿是谁的孩子。书中说:“如果做DNA检验,应该可以明白,但我不想知道那种结果,然而那样的真相有多大意义呢?接受生物学上的父亲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无所谓的。”过去,村上把个人尊严看得高的一切,在他的演讲《高墙与鸡蛋》中就他说:我写小说的理由,只有一个,让个人灵魂尊严浮现出来,免得被体制折磨,我坚信不疑。如此注重个人尊严的村上为什么在此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把一个不是自己血缘关系的孩子当成亲生的女儿,天底下所有男人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做的那么心甘情愿、义无反顾,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林少华给出了他自己猜测的答案:因为村上现在发现了,世界上有比尊严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他发现爱比悲悯更重要,只有把爱和悲悯作为底色,才能让人有尊严,爱冲破了血缘关系这个束缚,即便是不去确认这个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只要有爱在,就没有确认的必要了吧。当爱超越了尊严,爱就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村上用闭合式完美结尾的意义吧。

            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善的故事像火把一样带给人们温暖。这是村上春树始终坚信的理念。就像他所打的比方,其实我们还是像惧怕危险而躲在洞窟里的原始人类一样,热切地盼望敢于走出洞窟的人为我们讲述洞窟之外到底怎样。个人的记忆塑造个人,集体的记忆塑造集体,讲故事的人通过故事将集体的记忆流传下去。相信爱的力量,相信爱能战胜人性中的恶,我想这是作者在这本书的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