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丨被网贷毁掉的消费观

2021-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花深处

三月十七日,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一则通知——未经批准的机构禁止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01

贷款。

曾经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汇,那是一种只能够在银行办理的业务。

否则,就只能是那个恶名远扬的高利贷了。

小时候总是不明白,银行靠什么盈利。

问了很多次,但是大人们也解释不清,或者说我理解不了。

长大了才明白,银行用户既是供货者,又是消费者。

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换取一定的利息,银行把钱借贷出去,收取一定的利息,甚至还可以拿去投资,拿去增值。

这样的一种生产方式,有些像“无货源”营业,银行所付出的仅仅是存款利息,贷出去的钱不是他们的,但赚的利息是他们的。

但是这样的贷款方式是在国家和法律的监管之下,有着严格的申请标准,有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够减少坏账率。

而网贷,却缺乏了这些控制。

02

网贷带来的不仅是一笔钱,更多的,是罪恶的开端。

大部分的网贷平台,放出来的广告都是同样的套路,在主角没钱的时候,路人拿过主角的手机摆弄一阵,然后主角就收到了大笔的款项。

但广告从来都在主角顺利消费后戛然而止,后面的剧情不会再继续。

但是现实生活中,剧情不会暂停,肆意的消费之后,就是无尽的还债之路。

甚至是利滚利地还债。

刚上了大学的孩子们,第一次尝到了自由支配生活费的味道。

对于化妆品奢侈品,甚至是打游戏,都容易陷入花钱的快感。

这也让一些网贷平台嗅到了可乘之机,不断地去诱惑单纯的学生去开通网贷。

像是伊甸园的苹果,像是潘多拉的魔盒。

用钱生钱有多爽,还利滚利就有多绝望。

03

信用卡带来了超前消费意识,而网贷则是把这样的消费理念发扬光大。

网贷平台用大笔的金钱诱惑着你进行消费,但从来都有意无意地忽略掉,花掉的每一分钱都要还的。

并且从来不管你是否有能力还得上——毕竟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为什么不去银行贷款?

号称极低的利息率,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推敲,给借款人挖了一个大大的陷阱。

等到还款的时候才有所察觉。

不仅仅是光明正大的网贷平台,更令人感到烦躁的是各种隐晦的网贷平台。

各种平台诱惑着你开启超前消费模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资本家会这样好心地为你提供一笔“应急钱”?

资本家之所以叫做资本家,就是因为他们连做慈善都是为了更好地敛财。

04

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紧急情况,无法去申请正常的贷款时,网贷确实能够为你提供一笔救命钱。

但是,在大多数的时候,你,真的需要那笔钱吗?

翻翻你的淘宝订单,看一看有多少东西是你不需要的?

杂乱的网贷平台已经由于过于杂乱被整顿过一次。

但依旧有大学生被网贷逼得走投无路的新闻冒出。

屡禁不止的网贷APP,控制不住自己消费欲望的“受害者”,都是源自被毁掉的消费观。

打开你的支付宝,看一看你的花呗还有多少钱要还?

有人说,花呗只要按时还款,我连利息都不用交啊。

是啊,确实不用利息,但你付出的,却是正常的消费观念。

05

节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你,做到了吗?

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这样的理念印在了我们的骨子里。

但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浪费式”消费出现了。

(毫无节制的)炒鞋、追星、买一些永远用不到的东西。

卖家带货带的是消费情绪,花呗借呗培养的是你“一掷千金”的习惯。

有多大能耐做多大的事情。

知乎上也有许多降智提问:贫困生买汉服可以吗?贫困生买苹果手机可以吗?

可以吗?可以个锤子。

物欲社会中,节约不再是普遍,正常的消费观也变得可贵。

被网贷毁掉的消费观,用存款重建,被遗忘的节约美德,需要我们重新捡起。

关掉花呗,关掉借呗,不要再看奇奇怪怪的网贷APP。

不买不必要,不买超过自己实际经济能力的东西,如果真的控制不住,那么就请自己攒一笔钱,当做自己的“花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