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妨慢一点
《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的代表作,也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经典著作,此书创造性地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堪称颠覆性的“神作”。
这位神奇的学者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却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用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跨界打劫”,而这大开脑洞的一跨,不但跨出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还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行为经济学。
先想象一个场景,你的朋友对一个渣男一往情深,难舍难分,却又被对方伤透了心,你斩钉截铁地劝她:“长痛不如短痛!赶紧分了吧!”她却忽然想起上次自己身体不舒服时,渣男贴心地打电话来问候她,还让她多喝点万能的热水。还拿出他曾经写过唯一的情书,证明自己爱得并不糊涂。你看着朋友,心中惟有恨铁不成钢,痛惜世上怎么会有这么不理性的人,然而竟无言以对!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卡尼曼称之为理性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并由此发展出期望效用理论:由于人是理性的,因此在进行决策时,对同样的条件会达到同样的结果。
卡尼曼却说,错!哪有什么经济人,我们(包括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是普通的人类,或许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并不比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上的老祖宗来得更理性,而“专家”煞费苦心所做的判断、分析,并不比他的黑猩猩表哥更好。
卡尼曼根据自己(还有同样有创造性的阿莫斯特沃斯基)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前景理论:大多数非“理性人”进行决策时,在面临获利的时候选择风险规避,在面临损失的时候选择风险喜好,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
为什么我们不能更“理性”一点?卡尼曼说,是因为人类进步得太快太聪明,身体没能跟上灵魂的脚步,结果就是经常会脚底下拌蒜,一不留神就摔一大马趴。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但是系统2是个懒虫,能躺下就不坐着,经常就让系统1做了主角,到系统1搞不掂的时候,系统2才匆忙爬起来接手,但接手的往往是系统1的错误判断,地基打歪了,楼自然就盖不正。
有没有能让系统1不出错的方法?有,而且很简单,就是慢一点,再慢一点,认清现在的局面是处于什么领域,如果系统1并不擅长,就赶紧让系统2来帮忙,好象一休哥一样,划几个圈,等着“叮!——”一声响起。这种让系统2提前介入系统1的判断,对系统1的思维模式提出质疑,就是对思考的思考,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觉察和反省,江湖人称元认知能力。
我们再回到前面那个痴情女孩身边,已经读过了《思考,快与慢》的你会说:“你现在的表现,就是峰终定律和过程忽略的结果,blabla……那封信对你来说那么重要,是因为禀赋效应,blabla……”。女孩听了,用崇拜的小眼神看着你:“哇!——你说得好有道理哦!”这一刻,在你头顶上闪现出了理性人的光环效应!
经济学不擅长改变世界,但是经济学擅长改变世界观,欢迎走进卡尼曼的世界,看他如何颠覆你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