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值得就是不忘初心,追求梦想
生命步入暮年的人,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一切仿佛梦境一般。什么对错、得失、功名,统统全部放下。
正在漫漫人生路上努力拼搏的风华正茂的、意气风发的人,怎么舍得眼前只要肯努力,人生就会获得转机的机会。
有人说,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人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死”字,谁也逃脱不了,生命的长久与否,其实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
1、远大的理想,不懈地努力,与困难斗争中不忘初心,成就精彩的人生。
明代贤相于谦小时候家庭环境不错,他有着自己的书斋,他有自己的偶像,他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日夜膜拜。
画像上的人物是文天祥,于谦对自己的老师说:“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他还在书斋外写了两句对文天祥的赞词: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乱中,于谦以其洪亮的声音,严厉的词句,深厚的骂功狠狠地教训了这位极其失败的藩王,给明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十二岁时,已经位居正三品。当时有人对他升迁如此之快表示不满。于谦离开京城开始了他的地方官生涯。
明代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于谦在山西、河南等地任职达19年之久。在这19年中,他“威惠流行”,甚得民心。他巡视州县,访问父老;赈济灾民,救治疫病。民间有冤狱枉屈的事,可直接到巡抚衙门申诉。于谦这些勤政爱民的措施,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人们称他为“于龙图”,有的地方还给他立生祠。
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所有的老本都陪干净了,京城连几匹像样的好马都找不到。士兵数量不到十万,都是老弱病残和退休人员。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
分析形势,稳定军心、调兵、调粮,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安抚朝臣,树立形象,集结所有力量。
一切都只为曾经的理想。
于谦率领京城众兵,亲自上阵,严密部署,背水一战,最终保卫了北京城,保卫了明朝的半壁江山。
遗憾的是,于谦被徐有贞陷害,最终被杀。
于谦一生,清正廉明,一心为国为民,毕生的才华与智慧都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选择什么样的的人生,源于自己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为己而生,也许逍遥一世,生命随着终止而归于尘土。。为苍生大计,也许操劳一生,生命却得于长久,永生永世。
2、身处水深火热,牢记初心,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明代徐玠,为除掉不顾百姓生气的奸相严嵩,隐忍二十几年。
在严嵩手下生存,每天都如履薄冰,既不能和他同流合污,又要藏匿自己的锋芒;既要顺从,有要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
稍有风吹草动,严嵩父子就会对徐玠发难,徐玠多次陷入危局,都被他巧妙地化解。
嘉靖四十一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皇帝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
徐玠继任首辅之后,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他先后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他十分爱惜人才,大力营救因上疏指责皇帝过失而被定死罪的户部主事海瑞。他还十分勤政,凡是皇上交给的任务,即使一夜不睡,也要准时完成,因此他更得嘉靖的赏识。
在一切形式不够明朗的情况下,一切以国家为己任,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遗余力。
3、勤政为国,改革强国,创造辉煌。
明代张居正,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他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张居正的改革,发展经济,丰盈国库,巩固边陲,使明朝各方面得以发展。
身处政治漩涡,尔虞我诈,互相争踩,有时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把自己的送上断头台。
初心不变,励精图治,为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4、感悟
纵观明代几位名相,结局都令人遗憾。虽然最后都恢复了名誉,仍不得不令人唏嘘。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始终得失参半,最重要的是弄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眼前的一时享乐,感觉人生只赚不赔。一世辛劳,换来名垂千古,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奔目标前进,冲破千难万险后,仍会觉得人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