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实务讨论:3. 非常规安全问题》
这一系列的文章,是小团队内的实务讨论稿,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交流与讨论。其中多是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体会,必然存在许多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库存准确率和破损率是库存安全方面比较常用的两个指标。不过当大家讨论仓库安全的时候,实际上还包括库存安全以外的内容,甚至说,更多地是指其它方面的内容,什么内容呢?防火防盗,防风雨雷电,防范各种各样的人祸天灾。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安全方面的内容,标准是什么?怎么衡量?
我们之前讨论的库存准确率和破损率,是由我们的日常操作导致的常规问题,我们的日常操作很难说绝对准确,所以常规问题很难杜绝。但是后面所说的天灾人祸式的安全问题是每一个仓库都需要杜绝的,事实上大多数仓库可能成功了,虽然不无侥幸,而有些仓库失败了,身败名裂,一失足成千古恨,只能找一个大家都不认识他的新地方,才有可能翻身。这个人虽然翻身了,可是被他拖累的许多人,拖累的公司,并不是都能翻身,这是非常规的问题。
我们讨论非常规的问题,是想通过常规的办法解决非常规的问题。事实上也很难说解决,只能说尽力地控制非常规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比如说太平洋上又有新台风,明后天就要来问候我们,挡我们是挡不住的,只能收好货物,关紧门窗,多准备几个水盆防漏雨。台风是非常规的问题,关窗是常规的办法。
对于非常规的问题,我们不太好衡量,比如说,我们不太可能定一个“台风防范成功率”的指标,对不对?不过,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指标呢?有!我们去建筑工地上,往往会看到宣传栏上有一排红字:连续安全施工305天!有些仓库可能也有这类宣传:连续安全操作多少天!这个东西,我们说是一种宣传,不是一种指标,为什么呢?这句话的主要意义,是提醒大家要有安全意识,注意各种潜在的安全问题;然而它并不能让仓库的门窗每天都锁好,并不能让仓库的电源每天都准时关闭。
所以,我们现在的目标,是确定一个指标,用来衡量我们需要常规执行的安全措施到底有没有执行到位,也就是说,衡量每天的门窗有没有锁,电源有没有关,消防系统是不是正常运作,货物是不是码放得很高很危险,这就是我们对于非常规安全问题的处理办法,大家觉得有问题吗?我把这个指标叫做 安全执勤率。
-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确定好需要检查的常规措施,比如说防火方面有什么内容,防盗方面有什么内容,防雨方面有什么内容,库区安全方面有什么内容,每一条都列仔细,写清楚具体的标准;当然,同时也要讲清楚这些措施执行或没有执行的奖惩办法,一般来说,安全执勤的结果都会在对这个仓库的总体评估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毕竟,这些事情做不好,客户也难以放心;
-
然后,我们确定一位负责人,讲清楚这些标准和规矩,由他负责常规的执行和检查,在实践中,这个责任人常常是轮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有人负绝对责任的同时,能培养并保持不同员工的安全意识;
-
第三,由上级部门或者客户,对这些标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执行奖惩办法;
通过这样的流程,这个安全执勤率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你们看,有明确的标准,有具体的责任方,有检查机制,有结果反馈,还有什么问题吗?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我们去不同的仓库,一般都有这一套安全流程,然而真正执行到位,在安全方面让人很放心的,凤毛麟角。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仓库工作人员的安全素养问题,也就是说,经验不足,不能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存在风险的。我们定出了标准,我们执行了标准,然而非常规的问题并不会遵循我们所制定的标准;我们不太可能制定一份真正完美的,能杜绝各种风险的标准出来,事实上,真正把这些标准制定得很好的,主要是日本人,台湾同胞也学得不错,然而还是不可避免地需要现场人员的判断。
第二个是我们缺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严谨执行这些标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查的职业精神,哪怕每天只要10分钟。日企工厂的一线员工一般都对各种各样的规定印象深刻,其实比起规章制度的制定,我们国人是一点都不输给人家的,我个人就对制定规章制度颇有心得。然而这些工厂的一线管理人员严谨认真的态度是我们比不了的,作为结果,我们的现场就比不过人家的现场,有时候差距比较大,我们感觉非常羞愧。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职业精神,至少对于现场管理者来说,思维严密是不够的,执行严谨更为难得。
- 当然,话说回来,我个人认为,日复一日地执行无聊的,往往看不到事实结果的安全流程,对每个人都是同等枯燥的,然而有些人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恐怕不只是勤劳精神的原因,他们做到了,是因为有奖惩的制度挂在他们头上,不得不做;而我们的奖惩制度,一般只及于最基层的员工,仓库主管以上,都只对结果负责,不对过程负责,这对于非常规安全问题是不够的。
以上是我们对非常规安全问题的讨论,总体的思路,是通过衡量常规的流程,来防范非常规的问题,这是制度方面。另一个是意识方面,主要体现为婆婆妈妈、啰啰嗦嗦、每次见面都要说一通。厌恶归厌恶,有没有用呢?我个人认为,或许还是有用的,或者说,是必要的。虽然更重要的事情,是帮助现场建立起有效的安全制度,但建立制度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了,时常提醒,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安全制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