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江湖》书摘2
人生呐,奏是在介个痛苦和无聊之间呢,乱晃
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小钱而不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尼采
相逢不多说话,清风吹过眼前。
我们错过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就像是我们从未遇见他们一样
活着不必抱怨,好好做个自己。你没亏欠别人,谁也没有欠你。
马拉美,博德莱尔,克里姆特,埃贡-席勒
世俗生活往往没有这种文人式的伤感和颓废的情绪在
背景过去有句话,是说北京人理想的幸福生活,叫做: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生活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慢慢的,闲闲的。人们的连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一种意思。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想的所在。
反正这个梦想的所在不是舍身其中的现实世界。
国画的空间处理,古来自有高远 平远 深远等之分,与西画的透视处理虽然不同,但也指向了一种特别的空间表达
笔墨还是随自己的内心
常写字的人看苏东坡写的字,就知道所用的笔不是进人所用的那种羊毫长锋否则出不来那种书写的痕迹效果
适合自己的,合自己用的,就是好的材料,这里面没有一定之规
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人手里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最熟悉的生活,就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一个人捣鼓点热衷的事儿
我经常性地会觉得活着其实是没有什么意思,会很沮丧,有一种很强的虚无感。这是真的,我对活着这档子事儿没那么热爱,人活着,唯一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你生下来了吗?在大多数时间里,我都是这样觉得
禅宗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未得究竟,说不出什么来。我对那些被过度概念化 被过度谈论的东西总是很抵触,敬而远之。
人的状态,人的生活,人活着的态度和境界,是你自己一步步活出来的,体悟出来的,不是学别人的东西然后用嘴巴在那里胡乱地说出来。
懒得说时事,只能话当年。
干了多少正事?孤独无限春光
心头自有敬畏,不语怪力乱神
无论贫富贵贱,纵使海角天涯,有事以后再说,过年先回老家
印象派关注条件色的表现,关注的其实是外物在视觉存在层面的不确定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语言本来是手段和表象,但是,最后僭越成为一种对象和本质
那个本来真是的切近的自然世界,反倒变成一个虚假的存在
从绘画内部经验的角度来说,摄影术的发明,对于绘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那就是极大地改变和丰富了画家们的视觉经验。进而会直接影响他对画面的理解跟具体的画面处理。
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不讲透视,但却讲平远,高远,深远这一套
人人装模作样,讨论鸡零狗碎
总叹人生苦短,怎能如此浪费。
别装严肃挺伟大,别装可爱乱撒娇,一碗江湖瞎扑腾,无事且听风萧萧
世间无数破事,心中多少伤情,走过一程又一城,清夜月自语,羁旅人独行
世事渐渐无聊,单位天天穷忙,唯有一刻清净,下班坐看荷塘
我相信国人从未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一些很少被压制的世俗生活领域内
绘画不过是一种语言,用来自由地表达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而已
任何东西总是处在生死存亡之间
国人的知识构成普遍是由阅读建立起来的,阅读获取只是的介质就是文字语言。文字语言总是指向叙事,赋予描述的事件以某种意义。
自己待着真好,不想混在人群
风格统一其实是创造力匮乏的表现
是剧艺术上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有一个对现实物象的视觉呈现问题。摄影,特别是纪实摄影,呈现出这个两维平面上的物象,跟你通过镜头所看到的的对象有一种相似性和对应性。
与遵从现实逻辑的写实艺术相比,内心世界是一个没有边界和线性时间顺序的世界,它不受现实时空的限制,可以更为自由地表达,可以穷尽艺术家的想象
人都是这样,总是太相信自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感知,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认为眼见为实,其他的都不可靠。问题在于,这个世界比一个人的六根所感要复杂的多得多
我个人的经历一再地告诉我,人其实是可以做一切的事,有机有遇,种种的不幸,种种的不得已。在我看来都没有那么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