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乡挺好的
朋友给我发来一张剧照,一个女生正在电影院里抱着电脑办公。朋友说:让我想到上次和我出去玩还带个电脑办公的你。
作为一个在国外漂两年,在北京漂一年的人,对剧里的场景太能感同身受了。
痛点抓得太准了:
几乎掏空积蓄缴纳了半年房租,结果被黑中介卷款逃跑,房东带人上门搬东西赶人。而房东,也不过是等着收房租去还月供的普通人;
好不容易找到的房子,结果合租的室友不讲卫生,公共区域一片狼藉,公共洗衣机里面啥都有,还带异性回家过夜,胡搅蛮缠,无法沟通;
想要租一居室,要么就需要每月花掉一半的工资,生活拮据,要么就要租在远城区,牺牲睡觉时间,6点半就起床挤地铁;
女生在门口放男鞋,装假的摄像头,在阳台挂男士的衣服,随身携带各种防狼喷雾,点外卖性别选择先生,甚至连窗帘都买那种看起来有人影的那种,以期吓走那些图谋不轨的人;
夜晚睡觉听到门有一点响动都紧张到窒息,家里进了小偷不敢吱声,只能装睡,任由小偷偷走家里的贵重物品;
晚上一个人走夜路总害怕有人尾随,听到后面的脚步声都吓到发抖;
高峰期打不到车,打车软件排队要等一百多号;
本想着漫长的通勤路上可以看看书看看剧,结果地铁上挤得手机都掏不出来,还有人在上面吃早餐,豆浆滴在脸上;
下班不敢先走,即使事情做完了也得等领导先走才能走;
因为加班没别人多,被公司强行裁员;
自己负责的项目临时出问题,独自加班到凌晨进行补救;
周末看电影也不敢不回工作消息,甲方一句话就得在电影院里忙工作;
哭过之后强行笑着接家人电话,被听出声音不对劲就谎称有点感冒了;
即使混得还可以,自己开个小公司不用当社畜的,也要面对病痛折磨、家人疯狂催婚、相亲市场受歧视等种种问题;
宫颈癌确诊后不敢告诉家人,自己边治疗边决定和男友分手,以免以后分得难看;
弟弟家的熊孩子乱动自己的化妆品,还叫嚣着:我妈说了,等你死了你的东西都是我的;
租住六年的房子卫生间漏水,想要自费修缮都被物业拒绝,就因为没有房东的身份证、房产证;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想买套房,结果算上所有积蓄、催回的债款,也不过凑了个房子首付,而付完首付,卡里就剩下五百块钱了;
这就是现实。
没有轻轻松松的年入百万,也没有潇洒的一掷千金,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俗套戏码,有的只是普通人在异乡生活的无奈。
即使找了个北京人当男友,也一样要面临买不起房的困扰,要为省下50块的打车钱而在寒风中的公交车站等上几十分钟;
即使部门总监也只是个父母在深圳华强北做小买卖的普通人,也会排不上专家号,也会受到职场勾心斗角的连累,也会因为办公室恋情不被允许而选择离开。
大家都活在现实而非真空里。
剧里面唯一一个理想化的角色就是欧阳,乐天派的富二代,无忧无虑,追求所爱。这是编剧给南嘉这条线送的一颗糖。毕竟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虽源于生活,总还是得有点高于生活的希冀。
剧里的人物就是你我,是你我周围的人。不会轻易和父母抱怨,因为父母总会说:不然就回来吧。他们希望在大城市里能闯出一片天地,尽管还蜗居在10平米的单间里;他们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尽管眼前的挫折时常让人崩溃;他们承受着超过上一代人的压力,却在给父母的电话里笑着重复那一句:我在他乡挺好的。
故事的结尾,有人离开,有人留下。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网上“北漂XX年,今天选择离开”的视频标题,也每天都会有新的热血青年握着一张火车票来这里奔赴未来。他们开着“字节和心脏,只有一个能跳动;生命和工资,只能拼一个多多”的自嘲玩笑,却依然在11点下班的深夜学着英语,在凌晨五点的晨光中准备着考研。家乡成为了节假日匆匆赶赴的遥远过场,每一个奋斗他乡的人心里都反复印证着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