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我可以依恋谁?(683)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A南星学生教育中心林老师

1,从依恋书到依恋人

二十几年前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书呆子,因为我觉得人际关系太复杂了,不适合我,并且因为内心有深深的自卑——那个时候不知道,其实这个自卑就是自恋。

所以,我把自己躲在安全的书本里面,它不会批评指责,更不会翻脸无情。以为这样不和世界发生联系,就可以获得安身立命之本。

因为罗素也曾经说过,他说大部分伟大的人,最后都是活在自己的小小的书房的世界里,创造出自己影响世界的著作。

所以那个时候笃定的相信这个结论——事实上是自己在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结论——但是人家罗素说的有个前提,就是这个伟人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有过自己依恋和爱恋的人。

他们因为品尝过人生大起大落,而最终选择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建立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可是我不一样,我根本没有一个外界可以依恋的人。那个时候跟父母、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也处不好。

其实是逃避。

直到碰到我的同事黄牛。给予我勇气。

我逐步的和自己的父母和解,有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在家庭中最终疗愈了自己的自恋。

然后现在我又开始写一些文章,把自己这一段心路历程用文字的形式把它写下来。并且因为我还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有很多人活在自恋中,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所以我也开始做一些心理辅导工作。

因为我现在我深深的明白,没有人可以依赖自己独自一个人活,而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圆满。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得有人看到你,相信你,支持你的基础上,那个时候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圆满。

2,依恋金钱。

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吃不饱肚子的中国人大部分都实现了温饱。

我曾经观察到我们上一辈的人,就是和共和国同龄的那些人,那一代普遍子女众多,家庭穷困,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家庭矛盾重重。所以,他们本身所得到的爱和依恋是比较少的。

到了要到了70 80后,90后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好了,才逐步摆脱物资匮乏的困境。可是似乎有一点矫枉过正,很多人把物质的成功当成了唯一的标准。

我的分析是这样子的,上一代的父母因为本身是缺爱和物质的,所以到了70后80后这一代人,物资满足,爱也是缺乏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可以依恋的对象。

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人选择用金钱来作为依恋的对象,那是最为可靠的一个主流社会的标准体系,所以很多人直接把追逐金钱作为自己的依恋对象,似乎获得金钱上的成功就能够获取所谓的圆满的成功。

这个例子简直不要太多了,比如说我们身边刚刚发生的拜金的例子,郑爽的父母就是一个拜金主义者,而她自己也不过是自己父母的一个复印件,无视自己的孩子,对于抛弃自己的孩子,对于违法代孕的这样的一个事实,他们都选择了无视,他们认为关我屁事,只要我自己物质获得了成功,其他的都是小事。

郑爽只是挑战了这个社会的底线,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是不自觉的把钱和权作为衡量的一个标准。

我记得我一个朋友,他看其他的人就是看他,有没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我还看到浙江丽水的一个案例,姐姐意外身故,然后母亲讨要索赔巨额赔偿金要为弟弟买房,此言一出,引起舆论哗然。

其实。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这个社会因为有太多的急功近利,而被依恋的对象又不容易获得。

要想获得一个人的依恋确实没那么简单,而金钱则是一个简单的可量化的标准,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3,依恋分数。

写到这里我突然间想起来的一个普遍案例,现在的父母不是急着和自己的孩子建立情感链接,让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依恋的对象,而是把孩子的分数成绩排名作为自己唯一和孩子衡量的标准。

所以他们无时不刻的关注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高了就喜笑颜开,而成绩下来了就如丧考妣。这是一种相当病态的社会现象,有太多的家庭却又深受其害。

对于他们来说考得好的成绩,进入好的学校,有一个体面的职业和收入。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和目标。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人所需要的,最根本的就是对别人的依恋情感对象,而物质的成功,孩子的分数。其实是错误的这个观念。

比如说,孩子走上了自杀,很多成人迷上赌博,原因何在?这个社会如此烦躁,都是急功近利,其实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社会的爱太少了,假如每个人都有一个依恋的对象,那么简单的家庭生活就可以让自己获得满足。

比如我自己,物质上的简单满足,我就可以很快乐了。因为内心有一个安全的依恋对象,简单的家庭生活。这样的生活夫复何求?

就像王阳明是此前所说的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对于我来说那些金钱那些分数其实都无关宏旨,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自己心中的那份爱传递出去。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和意义。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683篇

2021年2月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