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罢听小戏
打完场,合完垛,爬蚱(蝉的幼虫)出来一小摞。
知了声声,平原上热闹了起来。
豫东平原上的麦季终于在庄稼人扬鞭喝牛的碾场声中结束。
场里打好晒干的小麦装在了袋子里,码成垛垒起来,排在堂屋的东墙边。父母眉开眼笑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乐得像开了花。
他们诉说着自己的不易,诉说着多年前的过往,说着人们在三年自然灾害面前的无能为力。
收完麦,村东头的打麦场上合起了像蒙古包一样的麦秸垛。大大小小的麦秸垛散落在家家户户的地头上,溜光的打麦场早已被勤劳的人们用抓钩又坌成了新鲜的黄土地,黄土地里种上了黄瓜、西红柿和茄子,小菜苗迎风招展,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
小孩盼的是年下,大人盼的是麦罢。
麦罢,是收获的季节,新打出来的小麦磨成面粉做出飘着麦香味的白馒头,那种甜甜的味道印在小时候的记忆里。
收过麦,庄稼人除了到地里去除除草,打打药,基本上没有啥事情做了。
傍黑,村里忽然来了唱小戏的。小孩子听说有唱小戏的像得了景致一样,赶紧回家给父母报告好消息。
老百姓不容易,累了一年,丰收了,听场小戏最美不过。
吃过晚饭,大街上扬琴响起,二胡拉起来,余音袅袅,乡村的夏夜此时增添了不少韵味。
老头、老太太手里拿着蒲扇搬着小凳子来到村里的十字路口,大姑娘、小媳妇随着那一声声婉转的扬琴声也来到了戏场,小伙子嘴里说着俏皮话也敢来凑热闹。
说书人是县北有名的扬琴老蔡,他领着三个女徒弟,其中一个是她女儿,另外两个是灵和翠姊妹俩,十八、九岁的年龄。
她们唱的是《隋唐英雄传》。
灵的声音空灵婉转,翠的声音慷慨激昂。老蔡女儿在里面扮演丫环春红,才十七岁,声音嫩嫩的,好长时间才有句唱词,显得娇羞又腼腆。
唱罢道白时,灵和翠时不时地还要打嘴仗,当然打嘴仗时是戏文里的戏词,下面的听众听到精彩时还会给她们鼓掌。
灵和翠在前面的戏桌旁,桌子上面是一架杨琴,师傅老蔡手里拉着二胡悠扬自然,两道八字眉随着戏文里面的情节时不时地做表情,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灵左手打着手板,右手敲着杨琴,一招一式颇有大家风范。翠手里拿着木邦随着师傅的二胡节奏时快时慢,一场《隋唐英雄传》在他们师徒四人的唱腔中让人们好像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唐朝。
桌子上面的马灯照着灵漂亮的脸蛋,翠虽然不漂亮,翠张嘴唱的时候那个虎牙总是调皮的惹得观众欢笑,戏场气氛欢乐不少,再加上观众在下面插科打诨,小戏场就像一个欢乐的晚会。
天空上面的星星眨巴着眼睛,露水露得衣服潮潮的,树梢上的知了不时地知知一声,寂静夜下的扬琴声更加悠扬。
麦罢听小戏,是我年轻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电视机在农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小戏是众乡亲的精神食粮,它总能让人们从中得到很多快乐。
现在唱小戏的人们早已步入中老年。小戏就如青草上的一颗露珠随着阳光的照射早已蒸发在天地之间,可小戏给人们留下的却是美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