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结:与人亲近的渴望

2023-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BIYU说

人和人的区别真的好大。

今天参加儿子幼儿园的毕业仪式,有好多小女生毕业仪式之后都哭了,还有一些个男生,也是在老师仍讲话的时间都大声哭起来。

来点应景音乐,再加些分别的仪式,确实气氛到了,我都有点眼睛酸了。但看儿子,好像还像愣头青,一点都没有不舍,并没有半点情绪感触,反而一脸不羁的“玩世不恭”感,差点让我这老母亲要道德谴责他(开玩笑的,我只是担心他是不是假意表现得很轻松,不面对自己真实感情,也许是过度揣测)。

观看大多数男生比较乐观开朗,真的是“毕业快乐”,少部分男生被煽情到了开怀大哭。其实我是羡慕这类男宝宝的,被妈妈宠的可以随意发泄心情,有种真性情的感觉。反观我家,好像并没有多么不舍。

这又让我担心起来。应该是大多数孩子都是可以与老师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情感链接,但我们家孩子不太能,显得与老师只是保持着合理的,官方的情感,并不能有一定稳定的情感链接。对老师,对同班小朋友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

为什么不能有较强的情感链接呢?

其实我觉得有敏感的特质在性格里面。因为敏感,所以在意别人的言行。在关系里就是小心,就体会不到关系的快乐。

有情感冷漠的成份在。因为对感情后知后觉,所以慢热,与大多数人很难轻易熟络起来,需要时间,需要深度事件,刺激才能唤起他的情感感知力。

也有理性的成份在。对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深刻,看自己与老师同学之间,不全是在一起就只有快乐充满感情的角度,他男孩子的视角更宽阔,有本能的玩心更重要,有挑战的项目更有意思,有上幼儿园好吃的更不舍,老师同学嘛,还行吧。

也许还有内在习惯性逃避情感的成分在。

与人情感链接力弱,根本是个体是个复杂的处理系统。

而我焦虑的点,就是认为,人若不能有与他人亲近的能力,可能面临生存的危险。因为人无法独活。

但是,这一点真的是这么重要吗?

以我成长的例子看,似乎不是那么重要。我从小把自己贬到沉埃里,以让自己感觉是与母亲亲近的关系,好免除感受到的生存的危险,可结果就是被母亲死死的控制住了:

思想(她永远是对,我永远是错)

行为(听她的话,才是好女儿)

人生目标(满足她的需要)

所以,与人亲近的渴望,以获得稳定的安全的感情,看起来也是我的心理情结之一。

儿子表现是正常,我的期待是不正常。因为我对做人的标准有预设,人的一切不是能预设的,没有标准。有标准了,就是僵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