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高级进阶Android框架/设计模式Android 设计模式

Android 设计模式-面向对象六大原则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14人  Code猎人

前言

  • 先说下一下为什么决定来写关于设计模式的文章,本人也是从事开发很多年了,很多人肯定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就是把设计模式背下来,到时候项目用到的时候就套用下,往往用到的时候早就忘了怎么写了,或许只是简单记住几个写法,现在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套用不等于理解,真正理解之后会在思维里面形成一种模型,在做架构设计、封装代码时候会自然的把场景带入,去理解每一种模式的场景、优点、缺点,才能更好的运用。
  •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1.单一职责原则(SRP)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类中应该是一组相关性很高的函数、数据的封装。两个不一样的功能不应该放在一个类中。

这个原则没有具体的划分界限,需要根据个人经验,具体业务逻辑而定。这也是优化代码的第一步。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功能写在一个类里,那么这个类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越不易修改维护。那么根据功能,各自独立拆分出来,岂不是逻辑会清晰些。

2.开闭原则(OCP)

定义:软件中的对象(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于扩展是开放的,但是对于修改是封闭的。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我们应该尽量通过扩展的方式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原有的代码来实现。因为直接的修改,可能会影响已有的正常代码。不利于出现错误时排除问题。当然实际开发中,修改原有代码与扩展代码是同时存在的。但应尽量以扩展为主。

3.里氏替换原则(LSP)

定义:所有引用父类的地方,必须能使用子类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将父类替换为他的子类是不会出现问题,反之,未必可以。
那么里氏替换原则就是依赖于面向对象语言的继承多态。核心原理是抽象

这里列举一下继承的优缺点:
优点:
(1)代码重用,减少创建类的成本,每个子类都拥有父类的方法与属性。
(2)子类与父类基本相似,但与父类又有所区别。
(3)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
缺点:
(1)继承是侵入性的,只要继承就必须拥有父类所有的属性与方法。
(2)可能造成子类代码冗余、灵活性降低。

开闭原则和里氏替换原则是生死相依的、不离不弃的。他们都强调了抽象这一重要的特性。

4.依赖倒置原则(DIP)

定义:指代一种特定的解耦方式,使得高层次的模块不依赖于低层次的模块的实现细节的目的。他有一下几个关键点:
(1)高层模块不依赖于低层模块,应该都依赖其抽象。
(2)抽象不依赖细节。
(3)细节应依赖抽象。

解释:在Java中,抽象就是指接口或者抽象类,两者都是不能直接被实例化的;细节就是实现类,实现接口或者继承抽象类而产生的就是细节,也就是可以加上一个关键字new产生的对象。高层模块就是调用端,底层模块就是具体实现类。

依赖倒置原则在Java中的表现就是:模块间通过抽象发生,实现类之间不发生直接依赖关系,其依赖关系是通过接口或者抽象类产生的。如果类与类直接依赖细节,那么就会直接耦合,那么当修改时,就会同时修改依赖者代码,这样限制了可扩展性。

5.接口隔离原则(ISP)

定义: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将庞大、臃肿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更具体的接口。目的是系统的解耦,从而更容易重构、更改和重新部署。

6.迪米特原则(LOD)

定义: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者调用的类知道的最少,类的内部如何实现与调用者或者依赖者没有关系,调用者或依赖者只需知道他需要的方法,其他可以一概不管。这样使得系统具有更低的耦合与更好的可扩展性。

这六个原则,可以使我们在应用的后续升级、维护中更加方便、轻松应对。让我们的软件更加灵活。

总结

在我看来设计模式就像军人手中的武器,只有足够锋利才能所向披靡,光看书看文章是不够的,要自己在项目里真正的场景去使用才能更好的理解,包括在工程师成长的道路中,无论作为高级开发还是架构师都是需要对这些要理解铭记于心,才能写出更好用的代码,更稳定扩展性更强的架构,才能做到心中有剑,落叶飞花皆是兵器的境界。


点赞加关注是给我最大的鼓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