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婚姻,知道这4点会让你更加轻松应对

2018-02-02  本文已影响41人  逃家小兔Emiliy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也有人说:“婚姻是幸福爱情的延续”。

两种不一样的观点,其实包含的应该是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和认知,关于幸福和婚姻我想说四点。

第一点是关于幸福。

昨天听朋友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

用象限的方式来解读幸福,X轴代表的是“现在”,Y轴代表的是“未来”,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下。

首先看第一象限,都是正的,此区域就是“幸福区”,现在生活很美满,同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状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活在当下,现在工作顺利,有价值,有足够的物质基础,生活美满,幸福感爆棚,同时对未来有可预测的希望。虽说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真正的幸福是喜悦,来自内在,不依附于物质和外界,但是这种状态对于活在物质状态下的普通大众很难体会。我们姑且用世俗的角度来分析幸福。

第二象限,现在是“负”的,未来是“正”的。此区域称为“溺水区”,现在很苦,未来有希望。我们大多数人生存在这个区域,而且我们传统的教养文化也呈现在这里,例如“年轻时苦不算苦,老了苦才是真苦”   “学海无涯苦做舟”  “努力学习,努力挣钱,到老了才能享福”  “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  ,我们每个人带着这种观念和思维开始了一生的航行,“溺水区”就是比喻,我们现在活的很痛苦,就像全身都在水里一样,然后给自己不停的设置希望,“只要我能工作提升就好了”  “只要我做完这个项目就好了”  “只要我辛苦这段时间就行了”  “只要我考研成功就好了”   “只要我尽快找一份好的工作就好了”   ,这样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就像溺水状态下,拼尽全力使劲游,终于头可以出水面了,赶紧呼吸两口新鲜空气,然后又被现实拉回水里。

第三象限,现在和未来都是“负”的,此区域称为“跳楼区”。这是典型“抑郁症”的思维方式,被现实苦苦相逼,对未来充满绝望,觉得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和美好,死是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第四象限,现在是“正”的,未来是“负”的,此区域称为“吸毒区”,现在很幸福,不考虑未来。其实就类似于我们说的“及时行乐”,不会过多的去考虑未来,属于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每天都能开心。

其实这四种情况,会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能这阶段在幸福区,下阶段就在跳楼区,只是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在哪个区域,做相应的调整。

第二点关于婚姻——早点结婚还是晚点结婚

今天早上听到有人说结婚到底是要趁早还是赶晚?对于这个时间的判断,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太晚。

我们都知道婚姻是两个人以及两个家庭的结合,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需要不断的去磨合,也有人说我们婚前同居也算是磨合呀,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同居是两个人的磨合,生活习惯的互相磨合,没有来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而婚后,两个人需要适应彼此的家庭,虽说现在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跟双方的家庭距离的很远,但有了义务,喊完爸妈后,需要承担起做人子女的义务,很多想法和决定不再是两个人的,需要考虑对方的家庭。

为什么不要太晚,因为太晚结婚,例如29岁、30岁以后结婚,基本上由于身体状态,婚后就会要孩子,此刻你会发现,你需要应对的很多,不但有融合对方家庭的问题,还有孩子教养权力之争,还有教养观念的差异问题。如果早结婚的话,不要急着要孩子,先磨合两个人,两个家庭。

关于亲密关系,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出发,其实是两个人疗愈小时候伤害的最佳时机,因为亲密关系延续的是彼此小时候跟父母或者教养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很多小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处理的问题,此刻会重新出现,在亲密关系中,让我们去处理这类问题,使彼此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就像《神秘巨星》电影里,女主角在录音棚里唱的那首歌词里的一样,大致意思是,我遇到你之后,变成了周围人不认识的人,疯疯癫癫的,其实只是因为你让我成为更加完整的自己。就像《丢失的一角》找到了那一角一样。这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彼此成长后,正好年龄也到了该要孩子的阶段,再要孩子,这个时候彼此都是成熟的,能够妥善的处理孩子的相关问题。

第三点关于婚姻——婚姻不能承载太多。

今天看到遇见小mi的一篇文章(小mi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公众号作者),其中有一个观点是婚姻不能承载太多东西,一句话点醒我,把我最近有些偏离的状态拉回了一点点。婚姻不是彼此的牵绊和寄托,不是索取的地方,而是赋能的地方,婚姻只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作为一个救命稻草去承载其中一方的所有,个人的愿望和理想个人去实现。

我们可能看到一些迫于生活,或者对孩子的爱,为了婚姻和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投身于“家庭主妇”的职业当中,这份职业应该说是最难的一份职业,需要付出体力、脑力和爱去应对,结果还是隐形的,一不是用金钱报酬能衡量的,二不是用量化的标准可以裁判的,所以这是一份投入多,结果不太明显的职业。从事这份职业后,丈夫不太能心存感激,他会觉得是我挣钱养家的,你吃的,喝的,身上穿的都是我挣来的;孩子不太能理解,尤其是上学后的孩子,当被别人问道:“你妈妈是做什么的”的时候,也许那份尴尬和丢面子会在孩子心理悄然升起,之后看你的眼神也许会带有不满和不屑。

此刻的你倍感委屈,觉得自己放弃了事业,放弃了兴趣,放弃了很多东西,为这个家付出很多,结果却得到了埋怨,这是因为我们在婚姻中投入了太多,让它承载了太多,就像天平一样,失衡了。

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三角理论,每个人都被三种东西支撑起,一是朋友,一是家庭,一是事业,当三个是三角形时,我们的状态时最好的,也是最稳当的,不会摇摆,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个,生活都是摇摆不定的,总会有各种状况出现,我们会不自觉地从存在的一个方面索取更多,引起失衡。

第四点关于关系——内在小孩,内在父母,内在成人

这是看一篇公众号文章里的一个观点,通过客体关系学来剖析亲密关系中冲突的产生,以及彼此的状态。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三种角色:内在小孩、内在父母、内在成人。我们单从小孩、父母、成人三个词的字面含义基本可以知道这三种情况的状态。小孩,需要被照顾,被呵护,是一个不断索取的存在;父母,有包容心,爱很丰满,会自动自发照顾人的一种状态;成人,独立自主,能把自己照顾好,不被照顾也不太能照顾人的一种样子。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阶段性的,会有不同状态交替存在,就像波峰波谷一样,会交替出现,我们以某一个时刻为准,例如,此刻,你内在是小孩做主,此刻的你需要不断的被照顾,被给予爱,如果对方刚好是内在父母出现,那么你们是非常和谐的,彼此感觉幸福的;如果对方的内在是成人,你会觉得被冷落,不被看见,会比较难过;如果对方内在恰巧也是小孩,完蛋了,两个人要开始打架了,说着彼此的薄情,发泄着内心的愤怒,内心的爱得不到满足。

这种情况其实也想我们传统分析亲密关系的说法,就是一个女人需要不断的扮演三种角色,妈妈、女人和女儿,同样男人也是三种角色,爸爸、男人和儿子,当对方是爸爸或者妈妈,母爱父爱大爆发时,另一方就需要扮演女儿或者儿子,满足其需求,如果大家都是成年人时,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状态,如果对方是女儿或者儿子时,另一方需要站在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安抚对方。

当亲密关系中出现冲突的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然后看看对方在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在关系中,谁觉得痛苦谁改变”,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你会更加的痛苦,我们能做的只是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自己,影响对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