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应该被同情的人?
谁才是应该被同情的人?
今年立秋后并没有一下次凉意习习,闷热偶尔还是有的。据说这是因为晚立秋的原故。民间有说法,“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些也是我在网上看到的。说是闷热,还不到“热死牛”的程度,比起大暑后期让人闷得喘不过气的热,现在的温度算是舒爽——当然这个可能跟我生活在北方有关系。报道上说,入秋之后南方大部分地区依然高温不断,那是我从未经历过的炎热。所以,光想想就能稍理解“热死牛”是怎么一会事了。
立秋后的雨水倒是没有间断过。下雨时,屋子里便又闷热又潮湿,倒是屋外淅沥沥的凉爽得很。有一天下雨,我在阳台上乘凉,望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觉得这一幅满是烟火气息的人间盛景图实在是享受。最有趣的是,你看着他们,他们完全不晓得他们的头顶,一双眼睛正在观望着。我顿时想起,《西游记》里唐僧总说的那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不就是此时的场景么?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赶紧放下随意自如高抬搭在墙上的腿,整理一下裙子。说不定此时此刻,在不知道的地方、正有一双眼睛看到了我不雅的动作,那可不好。
那天的雨时而骤雨如幕帘,时而温柔如抽丝。一阵儿大雨刚停,便纷纷有人走在路上,享受秋雨一扫厚重空气后的爽朗。可没想到只不一会儿,从天而降密密麻麻的雨珠再次袭来,害得他们不得不加紧脚步。有的人知道再怎么跑也是来不及的,干脆悠然地躲到附近的店铺里,等到雨小了再出来。无论雨大还是雨小,有一群人总能出现在我眼前,他们要不快走加小跑,要不骑着电动车在雨下穿梭。他们就是外卖小哥们。我还注意到,他们其中一位走路不是十分方便,这让我更加肃然起敬。这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可能是我的情感太过饱满,便心里一酸,由衷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容易。
和大部分还正在为了生活在风雨中奔走的人一样,有些事有些习惯是我不愿做和很难做的,只因为它们于我有益,非得如此不可。读书和记录观点就是其中之一。读小说和故事类的书籍,算不得难事。读思想有深度,语言又晦涩难懂的书,着实枯燥得难以下咽。我一般看一会儿书,便抓起手机消遣一会儿。就像喝中药似的,总得同时准备点甘甜的入口物,只等最后一口药剂从嗓子眼坠下去,立即用甜续上,一刻也耽误不得。这样几个回合下来,竟也觉得疲惫不堪。
下午,雨小了很多。夜市开始热闹,路上的行人也络绎不绝。在家里憋了一天的我,终于可以骑着新入手的小电动车出去走走。我趟过路上的积水,溅起的水花打到我的鞋子上、裤脚上时,我不但不觉得这水花可恶,反倒是觉得那是惊心动魄的冒险,十分有趣。清凉的风吹过脸颊、脖子,手背,扫去前些日常闷热所到来的潮湿感,真算的上是大自然无与伦比的恩赐。
我买了一大堆菜,提着走累了,在楼道大门前放下来,休息一会。大约五分钟的时间,我眼前经过好几个外卖小哥。引得我想起刚才自己看书玩手机时的累,好奇它竟在不知不觉中早就腿去了。虽说都是累,提着很重的东西、忙忙碌碌的身体累,和彼时的精神上的累不同,前者是非常酣畅、非常痛快的累。只要人稍作休息,能量很快重新占领高地。就如同我们都知道,稍作忍耐,酷暑之后尽是惬意。
然而,精神上的累如果不被发现,像一个有磁力的黑洞,非要把人吸至深远不罢休。这倒不是因为精神劳累本身邪恶,处处算计着人。是精神疲劳不易被发现,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所感觉到的疲惫来源于身体,并非精神。于是更加张狂地让精神更累。想到这儿,我回忆起早晨我站在阳台上,观望外卖小哥奔波身影时发出的感慨。现下,我又产生了另一个疑问:到底谁才是值得被同情的人?
谁还不是繁琐而辛劳的矜矜业业地生活着。假期之后的我,不也要周旋于各种的人和事中?我那正在田间割草、将汗水留给土地的父母不是么?身边为了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的人不是么?每一个孑立于世的人都是如此。所以,我们这些人才走到一起,拥有了朋友、亲人、爱人,相互依偎。
原本,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代代相传被引以为傲的美德。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崇尚懒散地享受生活;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懒惰和过度的铺张消费被视为是“有福气”的表现,受到大肆追捧。尤其是在女同胞中。虽说每一位女性仅代表她们自己,但假使她们每个人都将依赖、懒惰和浪费视为值得骄傲的事,并将这个想法传递给下一代,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到那时候,谁又变成了应该被同情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