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书法欣赏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后因避讳而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等,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杰出的书法家,清碑学巨擘,他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篆、隶、楷书及篆刻上,邓石如书法对清碑学运动的发展、对清中后期以来书家的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邓石如书法欣赏邓石如的书法温婉娴雅,浑厚凝重,书卷气比较浓郁。邓石如书法四体皆工,然而最大成就在于篆书。他精研三代秦汉文字,而且在兼收并蓄之后又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其晚年,线条圆涩的厚重篆书,气象更是雄浑苍茫。臻于化境的笔法技巧和圆浑高古的风格,引领了清代篆书的新风尚。
邓石如书法欣赏邓石如的楷书主要取法六朝之《张猛龙》、《贾使君》、《梁始兴王碑》、《石门铭》、《瘗鹤铭》等碑。起收笔处多表现为外方而内蕴,结体上中下平直,稳健中有疏朗之韵致,并间以汉隶之波挑笔划出之,在气格上往往较篆隶书来得清雅灵秀,在活泼中彰显大气。邓氏楷书在清人学唐书碑帖和馆阁之风盛行之时,专习魏隋碑版,在结体谨严之中,显现变化疏朗,由刚狠而致秀劲中的开张,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复古之风,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清人杨翰《息柯杂著》中谓,完白“真书深入六朝人,盖以篆隶之法行之。姿媚中别饶古泽,固非近今所有。
邓石如书法欣赏邓石如作为碑派书法的旗帜,其楷书以独特的风貌一直影响着清代中期以来的书法。他对由唐楷转向魏楷的开创性取法,使后来学书者得到更多方面的启发,在思想上较少受到禁锢,开启了书法创作心灵自由的大门。
邓石如书法欣赏他的隶书纯从汉碑中走来,却遗貌取神,得磅礴飞动之趣,兼有三国及北魏书风。他用篆籀之笔,略掺行草之意,又佐以魏碑的气力,中锋运笔,逆入平出,风格自然独树一帜;结体紧密,体方势圆,使清代颓萎的隶书面目为之一新。
历代名家对邓石如书法的评价:
刘墉、陆锡熊:“千数百年无此作矣。”
曹文埴:“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包世臣《艺舟双楫》:神品第一
赵之谦:“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李阳冰)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
杨钧:“伊(秉绶)书太松,邓(石如)书太紧,皆其最大毛病。字固不嫌松,但不可散,伊书已失之散,力亦不足,殊乏活跃之致;然其气韵特佳,全由书味,是其所长也。字固不嫌紧,但不可挤,邓书已失挤,既乏凝练,终鲜力量;然其气势弥满,又无裹毫 ,是其所长也。故完白之书,已到实地,功力厚于墨卿。墨卿之书,尚不能刻石也。”
沙孟海:“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 ,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陈振濂:“清代碑学巨擘邓石如,是一个被当时人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的书坛人家。其实“第一”与否,并不值得过份计较。事实上要诸体皆为第一,也有点勉为其难。但邓石如在清中期以一己之力开宗立派、登高一呼,使书法几千年帖学传统风气为之一变,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邓石如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