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期自闭症研究简报:自闭症的感知觉以及面孔缺陷
2019-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壹脑云
PS:点击标题,即可跳转全文解读哟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在言语发育、人际交往功能中受损,并表现出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除上述障碍外,自闭症患者感知觉也存在异常,但在历史上却经常被忽略。最新的自闭症国际诊断标准强调了这一问题,现在已将感官敏感性作为自闭症患者的核心诊断特征。 研究自闭症患者的感知觉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应用在临床上如何建立自闭症的友好环境来帮助患者适应,也是理解自闭症患者神经生物学方面的重要渠道,也是帮助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因此,2017发表在NATURE REVIEWS | NEUROSCIENCE的一篇综述整理了自闭症患者的感知觉研究,并探讨了感知觉与自闭症症状的关系。 这项综述从自闭症多个感官的感知觉加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并从自闭症视觉加工受损的神经机制,总结了感知觉异常与自闭症高级认知功能异常的关系。这一结论标志着我们对自闭症概念的革命性转变,对现代“社会脑”理论提出了质疑。
参考文献:Robertson, C. E., & Baroncohen, S. (2017). Sensory perception in autism.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8(11).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认知、大脑与自闭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总结了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感觉处理差异与社会行为之间存在联系。作者认为,这些行为“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潜在机制,并且可能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
即使不考虑这些个体的感官问题,许多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大脑将一束感官输入转换成一幅连贯的世界图景的能力似乎也受到了损害。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的研究者说,“多模态刺激的自动整合在‘噪音’之外创造了一个可预测的社会环境,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个人在该环境中的社交互动。比如,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高风险的婴儿在一致和不一致的言语与唇部运动期间表情都一样;这表明他难以匹配听觉和视觉信息。”
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的社交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一些人称自闭症患者为“来自星星的天使”,因为他们不大与人交流,也不能很好地体会他人的情绪。在正常个体的面部处理模型中,面孔识别与表情处理是两个独立的区域,彼此不会相互影响。但大量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通常在处理面部特征和表情方面均有困难。 对于这一情况,自闭症的社会动机假说认为:因社会动机不足而导致个体缺乏对面孔的视觉接触是自闭症患者面孔障碍的根本原因。于是研究者基于社会动机假说提出预测:自闭症患者对面孔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应该是相关的,这反映了自闭症人群中面部障碍的共同起源。 2018年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Link Between Facial Ident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Suggestive of Origins of Face Impairments in Autism: Support for the Social-Motivation Hypothesis一文验证了这个预测。
作者总结出:自闭症患者对面部刺激的视觉接触减少不一定源于对面部天生的无意注意的缺乏,而是由于有意的、自发的注视行为导致的有限的社交参与和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面部的接触。 鉴于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作者推测ASD中的面孔缺陷很可能源于对面孔的视觉接触的质量和数量上出现了瓶颈,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内有意避免接触面孔造成的。
参考文献:Ipek Oruc, Fakhri Shafai, and Grace Iarocci3Link(2018) .Between Facial Ident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Suggestive of Origins of Face Impairments in Autism: Support for the Social-Motivation Hypothesis.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29(11) ,1859–1867.
文章的最后,做个总结。
整理了一份自闭症第三期文献解读大礼包,里面包含之前所有的文献解读总结,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自闭症干货003”,即可获取哟~
01标题:Nature综述|自闭症的感知觉
译者:yummy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在言语发育、人际交往功能中受损,并表现出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除上述障碍外,自闭症患者感知觉也存在异常,但在历史上却经常被忽略。最新的自闭症国际诊断标准强调了这一问题,现在已将感官敏感性作为自闭症患者的核心诊断特征。 研究自闭症患者的感知觉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应用在临床上如何建立自闭症的友好环境来帮助患者适应,也是理解自闭症患者神经生物学方面的重要渠道,也是帮助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因此,2017发表在NATURE REVIEWS | NEUROSCIENCE的一篇综述整理了自闭症患者的感知觉研究,并探讨了感知觉与自闭症症状的关系。 这项综述从自闭症多个感官的感知觉加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并从自闭症视觉加工受损的神经机制,总结了感知觉异常与自闭症高级认知功能异常的关系。这一结论标志着我们对自闭症概念的革命性转变,对现代“社会脑”理论提出了质疑。
参考文献:Robertson, C. E., & Baroncohen, S. (2017). Sensory perception in autism.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8(11).
02标题:自闭症和感知觉加工:避免感觉过载
译者:喵君姐姐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认知、大脑与自闭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总结了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感觉处理差异与社会行为之间存在联系。作者认为,这些行为“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潜在机制,并且可能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
即使不考虑这些个体的感官问题,许多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大脑将一束感官输入转换成一幅连贯的世界图景的能力似乎也受到了损害。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的研究者说,“多模态刺激的自动整合在‘噪音’之外创造了一个可预测的社会环境,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个人在该环境中的社交互动。比如,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高风险的婴儿在一致和不一致的言语与唇部运动期间表情都一样;这表明他难以匹配听觉和视觉信息。”
03标题:自闭症患者面部缺陷的起源:对社会动机假说的支持
译者:小小
自闭症是一种以严重的社交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一些人称自闭症患者为“来自星星的天使”,因为他们不大与人交流,也不能很好地体会他人的情绪。在正常个体的面部处理模型中,面孔识别与表情处理是两个独立的区域,彼此不会相互影响。但大量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通常在处理面部特征和表情方面均有困难。 对于这一情况,自闭症的社会动机假说认为:因社会动机不足而导致个体缺乏对面孔的视觉接触是自闭症患者面孔障碍的根本原因。于是研究者基于社会动机假说提出预测:自闭症患者对面孔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应该是相关的,这反映了自闭症人群中面部障碍的共同起源。 2018年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Link Between Facial Ident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Suggestive of Origins of Face Impairments in Autism: Support for the Social-Motivation Hypothesis一文验证了这个预测。
作者总结出:自闭症患者对面部刺激的视觉接触减少不一定源于对面部天生的无意注意的缺乏,而是由于有意的、自发的注视行为导致的有限的社交参与和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面部的接触。 鉴于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作者推测ASD中的面孔缺陷很可能源于对面孔的视觉接触的质量和数量上出现了瓶颈,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内有意避免接触面孔造成的。
参考文献:Ipek Oruc, Fakhri Shafai, and Grace Iarocci3Link(2018) .Between Facial Identity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Suggestive of Origins of Face Impairments in Autism: Support for the Social-Motivation Hypothesis.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29(11) ,1859–1867.
04标题:Nature | 后期被确诊为ASD的群体存在对眼睛的关注,但在2-6月之间下降
译者:T.Y.
文章的最后,做个总结。
整理了一份自闭症第三期文献解读大礼包,里面包含之前所有的文献解读总结,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自闭症干货003”,即可获取哟~
分享完毕,希望有所帮助。
001期自闭症研究简报
002期自闭症研究简报
科研人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心理学科研人都会看的11本书籍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