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诗情诈 诗 文 苑天狼星简书专辑

从《安娜卡列尼娜》谈读者的阅读视角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33人  海蓝夏日

今天初读到《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五部第七章,对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有了一个总体印象。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本书完全可以拆分为四个独立的爱情故事,既安娜与费龙斯基,基季与莱温,多莉与阿尔卡季奇,安娜与卡列宁。作者通过这几个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巧妙地将这四条爱情主线融合在一本书里。

托尔斯泰的文字相对温和,著者介入也不明显,因此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太注意作者的存在。综合这段时间看过的几本书,对作者文字表达方式带给读者的视角做一个对比:

《安娜卡列尼娜》。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作者描述的场景,但只是坐在看台上,是纯粹的观众视角,没有太多参与感。

《堂吉诃德》。作者是站在台上的说书人,读者坐在台下听故事。读者清楚自己享受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并没有身临其境的要求。

《尤利西斯》。这是纯粹的意识流小说,读者必须进入小说里的人物内心,站在角色的视角才能阅读下去。看这本书,需要读者与作者创造的环境进行互动才能领会主题思想。因此,读者的参与感最强。

《幻灭》。这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其中一部。巴尔扎克在小说过程中,会时不时地跳出来评论几句,说出自己对角色的看法。读者是以坐在戏院里看演出的视角看这本书,虽然剧情精彩,但不会有太多参与感。

《马耳他之鹰》。是一部摹仿摄像机视角的小说,对人物外貌、着装和动作描写得极为详细。没有内心独白,读者只能通过对话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此外,《包法利夫人》的读者视角与《安娜卡列尼娜》很相似,但福楼拜采用的是单轨结构,因此对人物的描写更细腻,能让读者更多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