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写公众号
“微信大V靠广告年入千万”,“90后小姑娘靠公众号月入10万”,这样的消息,你肯定也没少听到吧,很刺激,甚至很励志!
我也不清高,我也想靠写作赚大钱,扬名立万。同学聚会的时候,接受男同学的嫉妒,女同学的崇拜。就这么庸俗。所以,对于做公众号这件事,我也曾跃跃欲试过,不过冷静想一想,还是算了,简书才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年入千万”这是大众对于微信大V最直观的印象。从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到人尽皆知,过去网红公众号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正浮出水面---广告是这些微信号几乎唯一收入来源。很多微信大V确实收入能够达到千万,但是他们的成本却占到了6、70% ,主要成本来自于流量购买,大号没办法做到大幅盈利。绝大部分平台刷量就像皇帝的新装,在这个大环境下,忠厚老实的只能出局,大V要获取广告收入只能靠刷量。
我拼不过资本。我只能做个手艺人,老老实实的写文章,吸引喜欢我的读者,我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点收获,我也能得到一点点报酬,就够了。
最近,京城第二大地产中介我爱我家总经理胡景晖,炮轰链家地产高出市场价20--40%收房,帝都房租瞬间上涨。他说了真话,链家融资几十个亿来做自如公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因为语出惊人,最终我爱我家18年老臣胡璟晖迫于董事会压力辞职。
资本能轻松碾压的地方,没有公平,不拼武功,人家是核武器。而公众号,基本都是大杂烩,可以被资本运作,作者,文章,反而并不重要,它追求的是流量,目标是拉广告,做大卖掉变现。所以我不碰公众号,怕被资本碾的渣渣都不剩。
好在,写文章是个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工作。写作是个感性的事情,好看的文章,你说不出好看在哪儿,就是好看。比如《红楼梦》,就是一个清朝贵族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衣食住行这点事,但是娓娓道来,组合到一起,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大观园,里面住着一群青春男女,走出大观园,三教九流,人生百态,应有尽有。你从历史课本里,看不到清朝人是什么样的,但是从红楼梦里,你能看到整个清朝的社会。别说人工智能了,就算是如才子高鹗,续写的后40回《红楼梦》,也被张爱玲批判,看到80回就不想再看了。从这一点看,写作是个朝阳产业,不用担心被机器取代。
那么,我就可以静下心来死磕了。人累的往往累在选择,一旦方向确定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是轻松愉快的,体肤之劳,并不为苦!
放弃写自己的公众号,我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不想让自己写作这件事情,暴露在熟人社会。我有工作,有社交圈,也有自己的人设。如果我写得真好,那么,在陌生人群里最能看得出来,写的不好,我并不会承受现实生活里的压力,我也不想把自己暴露给熟人,因为我确实写的都是真情实感。
耶稣基督30岁在人间传道的时候,成名不是在家乡,而是其他地方。等他回到家乡,并没有人信他,而是对他指指点点,看,那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妈妈不是跟我们一起洗衣服的玛利亚吗!他的弟弟妹妹,我们不是也一起玩耍吗!所以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路加福音4:24)。
这是我的理论依据。基督尚且不能,我又做何妄想呢!由此可见,类似杀熟的生意皆不可做,至少不能作为重点做。这也能解释了为什么保险这么有用的东西,从业者却在中国那么没地位。
写公众号,就像自己创业,听起来不错,然并卵。所谓打工,也不过是合伙的另一种说法。
我选择合作,在简书。我只管写,其他的,交给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