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民信:国家实行定向降准 对于普惠金融的意义

2018-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民信金控

2018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会放宽呢?从目前国内的形式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的韧性有所增强,但是并不是收紧货币政策的合理时机;我国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调度适配,货币政策宽松不利于金融去杠杆工作的推进,货币收紧可能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有违审慎政策初衷。那么,2018年,为了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我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的基调。

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增长由以前的速度增长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国家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强,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优化间接融资结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等政策措施都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信贷在全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导,贷款利率上升将加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压力,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为避免这种压力上升,应从监管上引导金融机构适度增加信贷供应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多层次贷款的需求。改善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进一步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018年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是促进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和增强民生领域保障。近日,国家政策加大了对于”三农”的支持,以及对深度贫困地区实行了差别的信贷政策,通过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在对于小微企业、涉农贷款方面给出了相当大的政策支持的力度。

2017年9月30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通知指出对于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将在2018年1月25日全面实施。存款准备金是我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早在 2016年3月1日,央行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定向降准”是针对金融领域或金融行业进行的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目的是为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本次央行的“定向降准”工作根据国务院部署,为了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于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那么,国家以货币政策的微调是否会降低融资成本呢?

对于记者的提问,中融民信专家指出:“定向降准“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的激励举措,与国家的”全面降准“相比,“定向降准”更加具有针对性,它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相对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次的“定向降准”工作定在春节的前后,是会了缓解银行这段时间资金面紧张的状况,能够有效释放资金流,并且缓解资金市场流动性的压力。

“定向降准”的通知在2017年9月30日发布,为什么会有如此长的预热期呢?据相关专家指出,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央行给商业银行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调整贷款结构,以便银行能够达到符合降准的条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会利用临时准备金应对春节流动性的缺口,虽然期限为30天的资金面不会出现大幅的宽松,但是会促使节前流动性的相对平稳。

“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调整能够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普惠金融来讲能够相对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负债端压力。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