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学习

散列储存(hash储存)的理解

2016-01-20  本文已影响191人  charlesLaw

先来了解一下Hash的基本思路:

设要存储对象的个数为num, 那么我们就用len个内存单元来存储它们(len>=num); 以每个对象ki的关键字为自变量,用一个函数h(ki)来映射出ki的内存地址,也就是ki的下标,将ki对象的元素内容全部存入这个地址中就行了。这个就是Hash的基本思路。
为什么要用一个函数来映射出它们的地址单元呢?
假设现在我要存储4个元素 13 7 14 11
显然,我们可以用数组来存。也就是:a[1] = 13; a[2] = 7; a[3] = 14; a[4] = 11;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Hash来存。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Hash存储
先来确定那个函数。我们就用h(ki) = ki%5;
对于第一个元素 h(13) = 13%5 = 3; 也就是说13的下标为3;即Hash[3] = 13;
对于第二个元素 h(7) = 7 % 5 = 2; 也就是说7的下标为2; 即Hash[2] = 7;
同理,Hash[4] = 14; Hash[1] = 11;
现在我要你查找11这个元素是否存在。你会怎么做呢?当然,对于数组来说,那是相当的简单,一个for循环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4次。
下面我们来用Hash找一下。
首先,我们将要找的元素11代入刚才的函数中来映射出它所在的地址单元。也就是h(11) = 11%5 = 1了。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Hash[1]?=11, 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也就是说我们就找了1次。这个就是Hash的妙处了,通过制定一个规则(函数)来映射出它的地址,数据也就能通过这个规则去找到它的内存地址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