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半,我想说这些
香港大学孙教授有这样一段话:“大学,就应该是早起吃点早餐;跑跑步;专业课认真听;公共课看看自己喜欢的杂志;中午小睡一会儿;下午参加个社团活动或打打篮球;晚上陪着喜欢的人散散步;或去自习室安静地看看书…… 社会不需要学霸,也不认什么学生会主席,更不希望看到学生放弃学业去创业。你只要能平稳完整地读完大学,寻找到自己所爱的人和兴趣,多去没有目的的看些能丰富自己思想的书,认识几个好的不成样子的朋友,锻炼或是塑造自己的身体,学精自己想要从事事业的专业知识…… 做到这些,平淡地度过大学这几年你就已经足够优秀了。”
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我不想光以学习来进行总结,我想把自己累计的经验来分享给大家。
(一)立志如山,行道如水
刚开始被录取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中国语言学大类的“秘书学”专业着实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个专业,也没想过自己做的事情会对后来有这么多影响。
高三毕业,在家无事,向来闲不住的我就自己走出家门,开始我的实习之路。之前的我,处处碰壁,因为大家都不需要一个刚刚结束高考的“小白板”。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私企,是一家测绘公司,刚好有信息整合工作(农经权确权档案整理),简单地和公司老板聊了几句,面试就算是结束了。从那以后,我开始了长达五十天的加班工作。这期间,我收获的,比我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那是我向社会踏出的第一步。这很需要勇气,大家可能就觉得好不容易“解放”,就应该好好休息,旅旅游。我想说,如果我没有被“放鸽子”,可能我也不会想到去找事做。可是就是这么巧,正是这些经历才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我。
那次实习,让我更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那以后,我开始投身各种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经过层层筛选,我成为徐州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志愿者,在徐州博物馆讲解的这段时间里,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待人接物,更体会到了徐州两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环保社团的志愿活动中,我体会到自己怎样为社会环保事业做实事,明白了提升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理念是多么重要。更有幸的是可以参与到植树节为徐州市植树造林,参观徐州市垃圾分类回收厂等活动中。
在敬老院志愿活动中,我体会到老年人是最可爱的“小孩”,他们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会欣喜地握着我的手,会忍不住告诉我她今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立志如山,行道如水。我致力于志愿服务,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像水一样,无微不至。
(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古代文学老师告诉我的道理。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我尽力地不让自己变成一个“劳力者”,尽可能的涉猎不同范围的书籍,让自己成为一个“杂食家”。
同时,我想传达一个想法:不要觉得脑力劳动不算劳动,其实它比体力劳动更加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你可能觉得只动脑子不动手脚成效不显著,觉得是无意义的。但是,很多时候,光有手脚,没有头脑,反而吃力不讨好。
“事半功倍”和“事半功倍”你想选哪个呢?
所以说,思维逻辑是不是非常重要呢?
(三)崇德厚学,励志敏行
这是我们师大的校训,自打我进入这个学校开始,就牢牢记住了它。
“崇德”,即崇尚道德,追求品德端正,意在告诫师生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它是校训中最基本的要求,故而放在最前。
“厚学”与“崇德”相对应,指要博学、厚积薄发。
“励志”,是砥砺、激励人树立远大志向,志存高远,注重知识的拓展,素质的培养,品格的塑造。
“敦行”, “敦”是敦促、勉励之意,“敦行”就是重视践履,勉励去做,身体力行。
于是,我从一切途径来学习。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精神还是实践,我都会进行总结,把大家做得好的地方学习过来,进行创新,改造成自己的东西。
我想大学,让我们能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很多道理。你的大学如何过,还是由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