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践行笔记day8《自卑与超越》之二 努力了,就别停
今天依然想写的的是《自卑与超越》,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对童年的记忆。阿德勒说自卑感本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常常因为我们对它的不同解读而给生活带来麻烦和桎梏。 犹记得小时候因为我的单眼皮,而被家里一位女性长辈嫌弃,那种自卑感从此扎根在心头,时不时出来刺一下。后来成了一个小胖妞的我,更是自卑的不得了。
阿德勒将个体心理学的定义:一种将个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统一体、目标导向的自我,在正常健康状态下是社会的完整一员和人类关系的参与者的研究。
减肥之路是从中考结束开始,初中的愿望就是可以登台跳舞,一个小小的愿望,却非常强烈。
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
个体心理学认为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我们并不因经历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而受伤,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受到创伤”。
青春期被取过很难听的各种外号,大部分外号都是跟肥字相关。被人取笑叫外号时,内心特别的难过,因为是班干,也要板着脸,拉大嗓门管好班级纪律,这种情绪的低落,反而强化了看书这个好习惯。
五岁前儿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能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任务,阿德勒将之称为“生活方式”。他们已经形成了个人最为根深蒂固,也最恒定的概念,知道能对世界和自身期待些什么。
没有完美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其问题存在。感谢爸妈给我培养的好习惯——阅读,其实也没有刻意的要求我,就是家里突然出现了很多的漂亮可爱封面的动物故事书,两套十本,对于那时候的我吸引力非常大,反反复复的看,很多地方都看卷翘了纸边。这套动物童话故事,直到3年级这套书才退役,可惜搬家的时候遗失了。
樊登读书践行笔记day8《自卑与超越》之二 努力了,就别停因此,虽然在少年期有很多的烦恼,书却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力量。从我开始下定了决心减肥开始,这一条减肥之路也并不容易。大学时代,曾经飙升到135斤,放假回家,我鼓起勇气问老妈我是不是很胖?看到了老妈愣了0.1秒,有略有掩饰的说,不胖啊!回到了学校,从此开始每天操场20圈慢跑。我是龟速在跑,跑不快我就耗时间,风雨无阻,下雪天也跑。至今还记得,下雪天那次,校排球队的特长生(最矮1.91)同时也在锻炼,他们善意的笑容和对我竖起的大拇指。就这样跑着跑着,工作以后瘦到了90斤。
有时候我也会审视自己的所谓自卑心,不就是胖吗!?瘦下来了,有人追的时候,开心吗!?答案是,没有。瘦下来了,也登台跳舞了,快乐吗!?答案是,快乐,也没有持续多久。 后来看了阿德勒的书,我才悟过来,所谓的自卑心,不过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正是因为不满意,所以才更加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认为在你的自卑情节特别严重的时候,可以努力尝试践行以下几点:
1.在你最绝望的时候,一定要让你的行动力走在你的情绪前面。我遇见过一位少来倾诉的小姑娘,自卑情节导致她恐惧与男生交往,后来践行下来,慢慢的脱敏,回归正常状态。要记得掌控身体的自主权,你才能有更加美好的现状。
2.在与人交往之时,当别人说了很多与你的自我认识有差异和冲突,别忙着自我贴标签,合理、客观来判断,问题在那里!?应该怎么去解决。
3.多给自己正念,给自己支持,你的生活,你的情绪从来都只是你个人的问题,随时掌控好你的心理,不要把它交给别人,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最懂它,知道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最适合它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和我一样,正在努力践行中的人,一旦开始了,就别轻易停下,2019年,新的一年,值得我们好好渡过。
樊登读书践行笔记day8《自卑与超越》之二 努力了,就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