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简友广场

敏感

2024-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上海乐乐妈

以前,我对于自己的高敏感特质总有一种无来由的自卑。同事称之为“较真”,领导称之为“心思太重”,而我则将其视为“怀疑一切”。反正,不是什么好词就对了。

我也迫切希望成为别人,有着钝感力的,外向开朗。

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因为,我无法真正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连带自己都不像自己了。

近几年来,随着接触心理学著作越来越多,动用逆向思维,我觉得高敏感其实没什么不好,反而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一些保护。

当事情进展很顺利的时候,我的敏感思维会进行风险提示。

在与人交流中,我会下意识地通过微表情猜测其真实意图。

在与家人互动中,也有助于我第一时间发现家中和成员的异样,采取必要的行动。

当然,高敏感并非每次都是灵丹妙药,有时候也会落入怀疑主义的虚无,所以,要把握好一个度。有怀疑,马上去小心求证,不要精神内耗。

任何一种性格特质都有其两面,学会扬长避短,就不需要刻意成为他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