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心理读书

延迟满足实验,结论不靠谱!(下)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303人  河南张宏涛

本文是下篇,上面请先点击下面这个链接

“延迟满足训练有助于成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上)

六,延迟满足有助于成功是搞笑的实验结论

有这样一个调查,在电视刚刚兴起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富人区电视普及率比较高,穷人区电视普及率低。十五年后,研究人员追踪调查,发现富人区的孩子上的大都是名校,而贫民窟很多孩子都没上大学,甚至不少还吸毒和犯罪。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小时候有电视看的人,更容易考上名校。小时候不看电视的人,更容易犯罪。

另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富人区的孩子小时候都吃过某种冰激凌,而贫民窟的孩子大都没吃过。后来追踪调查,发现吃过冰激凌的孩子,大都功成名就,而小时候没有吃过冰激凌的孩子,大都发展平平,甚至违法犯罪。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小时候吃某种冰激凌,更有助于成功;不吃某种冰激凌,容易发展不好。

这是不是搞笑呢?

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是富人家的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得到的各种教育资源更多,长大了也拥有更多其他相关资源,所以,他们更容易出人头地。

贫民窟的孩子,家庭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从小教育资源少,其他资源也少,所以想要成功更难。

与电视和冰激凌能有多大关系?

所谓延迟满足的实验,得出延迟满足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和上面的研究人员得出“小时候看电视吃冰激凌更容易成功”,是一样的傻缺逻辑。

七,延迟满足能力的前提是信任

为何有的小朋友可以接受延迟满足,有的小朋友不能接受延迟满足?

信任与否,是孩子能否延迟满足的前提。

如果孩子信任父母,父母总是言出必行,答应孩子的事情总能说到做到,那么,孩子就会信任父母,并扩展到信任这个世界。就容易接受延迟满足的方案。

反之,如果父母总是失信于孩子(失信于孩子的事情,真的不要太多,我很多来访者都有被父母欺骗的经历——承诺考个好成绩,给予什么奖励,最后不兑现),孩子就会不信任父母,继而不信任这个世界。他们就不会接受延迟满足的方案,因为“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一鸟在手理论是流行最广泛和最持久的股利理论,比延迟满足实验权威得多)!

罗彻斯特大学的CelesteKidd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她在引入“棉花糖”实验之前,将孩子分成A、B两组,然后承诺一会儿会给他们奖励。但是他们会向A组的人兑现奖励,对B组的人,却不兑现奖励,只说一声抱歉,没有了。接下来,再同时承诺两组人另一种奖品,然后依然只给A组人兑现,不给B组人兑现。经过这两次“热身”后,Kidd开始引入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也就是成人两次都兑现承诺的那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你能说B组的孩子都不如A组?在这样屡次不兑现承诺的情况下,B组那些继续接受延迟满足方案的孩子,才是一根筋的缺心眼吧?

八,延迟满足能力取决于平时是否充分及时地满足

如果孩子平时很少得到满足,看到这个零食,就像从沙漠里刚出来的快渴死的人看到水一样,直接就扑上去了,哪有心情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平时都总能及时得到满足,孩子对零食还是会喜欢,但不会有执念,不会有非立刻要的冲动,就自然容易接受延迟满足。

所以一些讲理财的人,提倡吃饱饭再去超市购买零食,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

在《总是不被满足的孩子,最容易被欺骗利用》一文说:

人类包括动物确实有这个集体无意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比如农场主为了把发霉的草让羊吃掉,故意把草堆在栅栏外面,同时把栅栏的空隙留得大一点,羊努力一些,头就能钻过去。果然,羊群放着新鲜草不顾,争先恐后伸长脖子钻过栅栏把发霉的草吃光。

如果父母经常用这样的手段对待孩子,孩子就会被训练得如吃发霉草的羊一样的愚蠢,容易被利用。

比如,一些老板也会使用这种激励招数,画一张很大很诱人的饼,让员工过度付出,收入却很少。员工越付出,越觉得亏,但越亏,就会更付出,以期待有朝一日把大饼赚到手,如赌徒一样的心态,被人玩弄于掌心;还有婚恋网站上一些专门骗财偏色的人,也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让女人不断付出。

而那些幼时经常被及时满足的人,墙上的饼没有太大诱惑力,他们会理智的衡量付出与收益,有梦想有激情,但不会活在别人编织的梦幻泡沫中,骗财骗色的招数对这样长大的孩子更是没有用。

的确,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过:未被满足的欲望是最强大的。

得到了,满足了,也就放下了。如果得不到,心里就会一直挂念。如果得不到的东西太多,心里挂念的事情也就越多。心就会静不下来,大脑就会混乱,也就难以专注了。

另外,延迟满足的训练,还容易出现这样的恶果:以前经常被训练,经常无法轻易得到棉花糖的孩子,会把眼前的利益看得更重,一旦没有外人控制,就更可能马上占有这一稀缺物品。

因为这样被训练的孩子,发展出来的不是“自律”,而是“他律”。父母在场时,孩子显得格外规矩;一旦父母不在旁边,“他律”的环境不存在了,孩子会选择立刻满足自己的欲望,并实施报复性放纵,所以很多学生一到大学,远离了父母,立刻变得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毫无节制地玩游戏……

这些是进行延迟满足训练的父母想要的结果吗?

九,延迟满足实验的结论是非常不靠谱的

由以上两点原因,我们会明白,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不取决于孩子的意志力,而取决于父母平时是否能及时满足孩子,以及父母是否值得孩子信任。

换句话说,这些通过考验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是这样的:父母是值得他们信任的,父母平时总能及时满足他们。这样的孩子自然延迟满足能力强,意志力强。

而那些没有通过考验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是:父母不值得他们信任,或者他们平时很难得到及时满足。

以小见大,我们可以推知两者的家庭环境有很大不同。前者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取得成功,后者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获得幸福(父母都不值得信任,想幸福太难了!)。

因此,与其说是延迟满足的能力决定了成功;不如说是家庭环境决定了孩子是否容易成功。

延迟满足的能力,只是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结的一个果,而不是孩子成功的因。就像我前面举例里说的电视机一样,只是富人区家庭里优越性的一个细节性体现,正因为是富人区家庭,才买得起电视,而不是因为有了电视有助于成功。

米歇尔自己也通过给不同阶层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得出结论: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他说:“生长在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处理‘延迟满足’的机会就少,而如果不实践,就无法找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马歇尔认为增强延迟满足能力的方法是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我认为他说错了,贫苦家庭的孩子平时很少得到及时的满足,而且穷人家庭,父母更容易食言,让孩子不信任,这才是穷人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低的原因。

不过,米歇尔不承认这些,他认为,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是善于转移注意力,不紧盯着诱惑他们的东西看。

但在我看来,转移注意力什么的,只是“术”的层面,前面那两条,才是本质,是“道”!

另外,米歇尔陷入了“为延迟满足而延迟满足”的误区了。为了让孩子能够延迟满足,而去引诱孩子转移注意力,这会导致孩子变成拖延症患者。面对唾手可得的东西,左顾右盼,迟迟不敢下手。好端端一个孩子,变得猥琐起来。

新婚之夜,新郎迟迟不脱衣服,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玩手机,新娘问怎么回事?

新郎说:我要转移注意力,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延迟满足。

新娘一脚把新郎踹下床——真TM磨叽!

以上是从生活体验和逻辑角度论证延迟满足实验的结论的不靠谱。

下面还有从事实的角度证明这个实验的不严谨、不靠谱。

据百度百科及MICHAEL BOURNE的文章《棉花糖陷阱:是我们吃棉花糖,还是棉花糖吃我们?》提到的事实,我们看到:米歇尔最初设计实验的时候,只是想研究为何有人能延迟满足,有人不能?并没有打算做长期观察。

只是十多年后,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过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才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许存在某种联系。

于是,到了1981年,米歇尔才逐一联系曾经参加实验的653人。不过,他们只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185人,而且其中只有94人愿意提供SAT成绩,其他人的成绩究竟是高是低,他并不清楚。他的结论,是从这94人的数据里推测出来的。

他得出的结论是:

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都是参加者说的,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难免有些出入。

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也就是说,他的研究结论,是从当年参加实验的14.4%的成员的情况推测出来的。这94人还不是随机挑选的,而是自愿提供的,其他能联系上的91人不愿提供成绩,还有400多人联系不上。所以,这个样本占比未免过小,而且不客观(以偏概全),所以这个结论很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吧?

十,延迟满足的意义

上面我的话,没有支持延迟满足的;但我并不反对在必要的时候,延迟满足。什么时候是必要的时候呢?下面这个来自糗事百科的笑话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

作者:我是煮茶

我表姐和表姐夫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了,表姐情绪激动了,寻死觅活的,表姐夫没辙打电话叫我过去劝劝。

我到表姐家,表姐双眼通红正要出门,说要上顶层跳楼。

我拦在门口说:“两部电梯都坏了,我都是爬楼梯上来的,你怎么上顶层?”

表姐转身就进了门旁边的安全通道,爬楼梯。我在后面跟着。

爬了十多层,还没到顶,表姐爬不动了,她气喘吁吁地说:“想想,我也是有不对的地方。咱回去吧!”

我也累了:“姐,你想通了是吧?!那咱坐电梯下去吧……”

结语

刻意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从头到尾都是错的!

我的教育理念是:

养花种在养土,养鱼重在养水。父母要给孩子营造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信任宽松的环境,而不是把力气用在花或鱼本身上,与孩子较劲,让孩子活得纠结拧巴!

我不会拿延迟满足的理论去恐吓我的孩子(开头群友发的那篇文章里的小女孩被妈妈教育成了一个会“主动”延迟满足的人,玩耍的时候会担心玩多了不好,会停下来,决定改天再玩。她是一个担心不延迟满足,未来就不会成功的小女孩)!我希望我女儿可以酣畅淋漓的玩耍,而不是玩的时候,总想着延迟满足,玩不尽兴!

我不会与孩子较劲,故意去推迟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也不会去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

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