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一本书就是一座山》打卡整理(一)

2024-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清秋洁

  9.14         

要说哪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首先应该是那本《简·爱》,这本书直接影响了我的人生。这本书是高中时读到了,那时候,我的天地很小,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内心很自卑,眼前很迷茫,没有人可以为我指路。直到读到《简·爱》,我被简的故事吸引,特别是简身上追求自尊,独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的精神,带给我力量。我心里就下定决心,我要像简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经济独立,只有这样才可以不依附于任何人,勇敢的做自己。

    2017年我的世界“天塌了”,那一年我开始再一次捧起书,在书中寻找安慰,寻找解药。大冰的书,蔡崇达的《皮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些书中的人和事,让我逐渐开始接受现实。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书籍让我走出困境,抑郁,开始接受生命中的意外,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读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读书感觉缺了什么。

    对于自己孩子阅读和学生阅读的推荐,得益于近几年跟着担当者共读的书籍给我的启发,一本《朗读手册》让我明白了,作为父母,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得益于父母给孩子朗读,父母给孩子朗读,不仅可以增加感情 ,而且可以在读中,传递核心的价值观,让孩子在好作品中内心逐渐丰盈,到了一定年龄,她就可以自己捧起书本去读。对于班级里的孩子,我一般会推荐自己读过的比较优秀的作品。

    针对答曰中的情况,在我周围最普遍的是,很多孩子从小已经错过了阅读关键期,他们被繁重的课业占去了过多的时间,一说读书还要写读书笔记,写手抄报,写读后感……,这些行为都破坏了孩子阅读的浪漫,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孩子有大把时间阅读,却用于刷考卷,因为普遍认为成绩都是刷题刷出来的。特别是到了初中,孩子用于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因为青春期孩子开始重视同伴,所以他们会花时间交友,其次课业的压力,三年一晃而过,很多人疲于应付考试,读书根本谈不上。就我的观察发现,那些在小学热爱阅读的孩子,他一定会挤时间读书,而且会合理安排学习,做到书一定要读。

9.15      理解万岁

    干老师说“生命的本质是理解。”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这里的理解包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天地万物。人活在世界上必然与各种事物发生关系。对自己的理解,我理解为接纳自己,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所以接纳第一步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只有这样才不会苛责自己,才会打开自己。打开自己以后,就会去认识自己,做自己。还记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苍鹭和蛤蟆的对话,带给我更多的思考,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放过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关系,所以一味的苛责自己。“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出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所以不苛责自己就是对自己的理解。

    理解他人,理解家人,理解学生, 理解朋友,我觉得首先要共情。说说前两天发生的事,班里的小王同学上语文课,魂不守舍,东找西找,下课后来办公室说:老师,你调一下监控,我的牛肉干被人吃了,我不知道我把谁得罪了,边说眼泪就下了。要知道这可是八年级的孩子,当时我心里有些好笑,就安慰了他,我说:牛肉干丢了,你没吃上,老师感到很遗憾,但是调监控查这个我觉得有点滑稽,毕竟吃的东西你带学校,你喜欢,别人也喜欢,就拿走了。中午我在班里针对这种行为,进行一次引导。他收住眼泪,不哭了。后来想想,当时如果我就笑了,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他可能会更难过。中午到校后,我针对随意拿同学东西的行为做了引导,也看到他的笑容。

      其实平时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如果把理解,放在前面,可能会少许多的误会和冲突。对待他人以接纳和共情来理解他人,我们会发现天地就辽阔了。

9.16    小身板的选择

    今天的两本书,之前已经读过,我突然想到了蟋蟀柴斯特和蜘蛛夏洛的选择,都是小身板,却有惊人的选择。柴斯特选择放弃名利,回到乡下追逐内心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夏洛选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用网织字,救威尔伯。

    如果探讨《时代广场的蟋蟀》,我会设计一下以下探讨问题(初中孩子):

1.故事中的蟋蟀柴斯特经历什么?

(可以用地点转换的方式归纳)

2.故事里哪些情节打动了你,说说理由?

3.柴斯特是怎样成为演奏明星的?成功的后的它为什么又选择回到乡下呢?如果你是柴斯特你会怎么选择?

4.你是如何理解亨利猫的这段话的: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他自己的,他就应该去做他想做的事。如果成名只是让他觉得不快乐的话,那成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看来柴斯特是一直勇敢,有担当,渴望自由,追寻自我的蟋蟀。在啃掉美元,火灾后,他没有逃之夭夭, 选择留下来去面对问题,他的勇敢,勇于担当,让我看到了小身板,大能量。在声名鹊起之时, 勇于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回到乡下,这就意味着放弃名利,这又何等的勇气呢。干国祥老师说:我们总是被外面的事物所引诱,盲目地参加一场迷失了目的的角逐 我们真的在为自己的灵魂而辛苦追寻吗?我想,干老师的这一问直抵人心,很多情况下的追名追利最终都只是虚名而已。

    《夏洛的网》中最打动我的的是对老鼠坦普尔顿的探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我是被蜘蛛夏洛的奉献精神打动,它说:“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

    去年我报名了整本书共读课程,再次遇到《夏洛的网》,课程是指向生命的课程,其中讲到坦普尔顿,我再次关注了这个第一次被我鄙视的角色,坦普尔顿其实就是每一个普通人的选择。当我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时候,把填饱肚子作为自己的目标,会用自己的能力换取应有的回报,坦普尔顿就是这样的角色。他不是坏人,每一次的选择都要有所回报,这是本性的体现。所以今天读到干老师有关坦普尔顿的讨论再次引发了我的共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