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毫不费力地找到写作主题和素材?
几乎每一名写作者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打开电脑或者拿出一张纸,沉吟半晌,思前想后,找不到主题可以写,或者有一个主题摆在面前,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素材。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叹读书少,阅历少,输入少,然而,就算是进行大量阅读、大量输入,如果没有好的素材整理和知识管理的方法,也只会事倍功半。这也是读了很多书,仍然写不好一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如何能够毫不费力地找到写作主题和素材,是每名写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
这里,我要介绍一位高产的学者,他一生写了58本书,100多篇论文,还被称为“当代黑格尔”,他就是德国著名学者卢曼。这位社会学大师,平均每年至少要写一本书,不仅高产,其中有些书籍如《社会的社会》、《社会的艺术》等都成为了影响深远的新经典。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里给出了答案。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教授学生、学者和专业人士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卢曼如何记笔记积累素材,如何整理笔记,以及如何从笔记盒中发展写作主题,并轻松形成一篇文章的方法——卡片笔记写作法。
1.如何记笔记
卢曼把笔记分为3类,分别是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1)闪念笔记,就是记录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
大脑神经学研究发现,人一天会有500个念头,有些念头就是写作的灵感,如果不记录下来,这些闪念或者说灵感就会流失。以此来说,我们并不是缺乏灵感,而是不善于抓住灵感。
卢曼会随时带着笔和纸,如果碰到没有带纸的时候,就会写在餐巾纸上、购物回执单上,用最简短的语言将那一闪念记录下来。
(2)文献笔记,是在读书、读文章的时候,遇到重点内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想法写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记录下来才不会因忘记而丢失,不写也就无法思考。
之前也学习过一些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句子下面画线,在空白处写想法,在书页上贴标签,或者找一个本子专门做笔记等等,最后,我发现除了留下一堆花花绿绿的笔记之外,大脑中什么都没有留下,需要用到哪个笔记的时候,先在大脑中苦思冥想是哪本书,再在书架上寻找书籍或笔记本,找到之后还要寻找它的具体位置。
而卢曼的文献笔记的方法,则有些不同。他是在真正理解文献的含义之后,用自己的话转述,把自己的思考简洁地记录在卡片上。也就是说,文献笔记记录的是思考的结果,没有思考就没有笔记,经过大脑思考的信息也更容易被记住。
在卡片的背面,则写明文献的名称,相应的章节或页码,以便以后用到素材的时候,不仅能看到当时的想法和思考,还能直接找到原文。
(3)永久笔记,则是将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进行重新整理,思考它们与自己的研究和兴趣有何关联,然后在卡片上写下一个个比较完善的想法。
卢曼会在每天选择一个时间段,对闪念笔记、文献笔记进行整理。在他看来,无论是读书时画线还是摘抄,都相当于闪念笔记,都需要找时间对笔记进行思考,将它们整理到永久笔记中。永久笔记完成之后,闪念笔记就可以扔掉了。这样就能对当天的信息及时地巩固,深度思考,并形成完整的思考结果。清理不用的素材,也更有利于知识的有序管理。
2.如何整理笔记
卢曼除了将笔记进行分类处理之外,还有两个笔记盒,一个是文献笔记盒,用来存放文献笔记;另一个是主笔记盒,存放的是永久笔记。
我们每天产生那么多想法、接收那么多信息、阅读那么多书籍,能够最终再大脑中保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而这些装有笔记卡片的笔记盒,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提供了一个外挂的数据库,可以让里面的数据在需要的时候被很快找到,在不需要的时候,安心存放,不占据大脑有限的注意力。
向主笔记盒中存入永久笔记时,不是简简单单依次放进去就行,也不是将笔记按照学科或者类型进行分类存放,而是按照主题相关的顺序进行存放。将永久笔记放入笔记盒并编号链接的过程,才是笔记盒写作法的精髓之处。
在向卡片盒中添加新的笔记卡片时,卢曼会浏览卡片盒中已有的笔记,查看是否有相关的,如果有,则会将新的卡片放在这个相关卡片的后面,再给新的卡片编一组与已有卡片相关的号码;如果没有与新笔记相关的笔记,他会将新卡片放在全部卡片的最后面,给他编一个连续的号码。
编号的过程,其实就是新笔记与已有笔记建立链接的过程。比如,卡片盒中现有的笔记中,最后面的编号是22,如果新笔记与21号笔记相关,而22号笔记已经存在,那么就不能编号22,新笔记则会编号21a。如果新笔记与已有的笔记都不相关,就编一个新号码23,放在最后。
这样整理笔记的好处,是将同一个主题的笔记放在一起,等到某个主题的笔记达到一定数量,或者论点论据足够的时候,拿出来整理排序,自然就可以形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
3.如何将素材形成文章
我们平常写作,是先确定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寻找和选择相关资料作为素材,再整理、再加工。这种写作方式,被作者申克·阿伦斯称为自上而下的写作方式,这种流程,会让写作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卡片笔记写作法,则不需要在脑海中苦苦寻找主题,主题就藏在笔记中。也不需要到处寻找论点、论据等等的素材,素材已经整理在了卡片盒里,就在相关主题的周围。我们只需要把一个主题下的这些笔记卡片都拿出来,根据文章需要进行排序,加入关联的词句,基本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草稿。
这个流程是自下而上的,平时积累大量的笔记,并且将相关的笔记放在一起建立链接,积累了足够多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素材笔记整合起来,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一篇文章。
这就是为什么卢曼那么高产的原因,他只需要在他平时收集、整理的笔记中寻找感兴趣的话题,把相关笔记拿出来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4.卡片笔记写作法怎么用?
卡片笔记写作法,适合学术论文的写作,然而,对于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写作者来说,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一种是素材收集的方法,另一种则是素材整理、知识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抓住每一个灵感,也就是记闪念笔记。如今,我们人人都有手机,想法产生的时候,打开手机自带的便签,或者利用社交软件,发一段文字、语音,都是很方便、很实用的方法。
其次,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必须要记笔记,也就是记文献笔记。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将读到的观点、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化的过程。笔记不是画线、也不是摘抄,而是将思考的结果写下来,或者将原文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记下来,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思考。
很多人都在读电子书,提供电子书的平台一般都有笔记功能,可以选定一些内容,然后写下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会永久保留,供读者调阅。
最后,每天安排一块时间,对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进行整理完善,形成永久笔记,这是最主要的环节。
完成永久笔记后,还要将新笔记整理到笔记盒或素材库中,按照前面介绍的方法,在已有的笔记中寻找相关话题,放在这个相关话题之后。
在卢曼的年代,他采用的是纸质的卡片和木制的卡片盒,如今,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电子记录的方法,还有印象笔记、浮墨等多种工具可以使用,使用电子化的工具时,还可以设定关键词、标签等,笔记与笔记之间还可以进行双向链接。
无论是纸质的卡片还是电子的笔记,都只是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思考,笔记是思考的结果;无论是木制的卡片盒还是整理笔记的电子化工具,也都只是辅助,重要的是将笔记与笔记之间建立链接,方便调用。
读《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记笔记,还学会了素材积累和整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卡片笔记写作背后的原理。只要掌握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原理,并加以练习和运用,即使普通人不一定能够著作等身,但一定不再为写作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