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让火箭上天的这个绝招,也能让孩子成绩一飞冲天

2018-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思维妙妙妙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硅谷钢铁侠》,主角正是最近刷屏了朋友圈的埃隆·马斯克,这个把跑车送上火星的人,带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他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

不禁回想起错题本在我的学生时代带给我的巨大帮助和提升,也许那些通过错题本成为了学霸的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都遵循了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呢。

1

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

—————————

第一性原理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

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本质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解释了为啥苹果会落地。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论,解释了物种是怎么形成的。

马斯克也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思考一件事的可能性和努力方向,完成了私人公司发射火箭的壮举,与此同时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指出在大城市里下了地铁之后可能离目的地只有一、两公里,但高峰期根本打不到车。

这时候只能是打黑车或者走路步行,如果这时候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于是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2

错题本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

———————————————

很多家长都知道帮助孩子整理错题本对孩子的学习有好处,但是往往不得要领,于是经常听到大家有这样的疑问——

错题本应该如何做呢?是只写下正确的答案呢?

还是错误的和正确的答案都记录下来呢?

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错题全记录下来?

为什么大家都写错题本,有的人从中受益匪浅,有的人觉得是浪费时间呢?

我们知道,错题本的诞生,源于错题,那么错题为什么会产生呢?

可能是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等等原因,错题正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陷阱,而错题本的目的,则是为了让我们避免在同一个基本问题的记忆和理解上出错,而恰恰,因为人性中的“惯性”

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同样的选择、同样的思路会导致同样的错误,因此,只有对自己遇到过的同一类陷阱研究得足够透彻,才有可能在下一次远远见到就能条件反射般地绕开或跳过。

于是,错题也可以成为我们进一步提升的新跳板。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是有限的,而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排列组合可能出现的题目形式是成千上万的,因此,基于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追溯错题背后的根源,思考过程就会一层层这样展开:

☆ 这道题我是否会做而做错了?

☆ 如果是,原因是什么?下次如何避免?

☆ 如果不是,这样的题我还在哪些地方错过,我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我为什么要这样想?

☆ 正确的答案是怎样的思路,为什么按照我的思路不能得到这样的答案?

☆ 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在书上的哪个地方,知识点和原理是什么,我怎么把所有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 基于这个知识点和原理,还可以怎样出题?

☆ 我如何才能在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更快速地思考?

如果把上述的每一个问题都思考清楚并记录总结下来,做错题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深度反思的过程,需要直面自己理解上的困难和思维上的障碍,这其实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思考过程,而且是一个很花费时间的漫长过程。

此时的错题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记录错题的本子了,它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精华所在。

当你完成一道错题的记录时,别人已经记录好了很多道错题;当你花费2个小时进行一道错题的深度思考时,别人也许 “唰唰唰”完成了十几道练习题;甚至当你花费2个小时进行一个知识点的反复思考和记忆时,别人也许多学习了几个新的知识点……

这个时候,如果按照习惯性地比较思维,当然会有慌张的感觉,似乎周围的人都在超越自己,但是如果坚持自己的思维模式,即坚持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就会更加笃定自己的做法了。

所以,错题本上的题目和答案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吗?错题本应该选择活页本吗?错题本要把所有的错题都记录下来吗?错题本应该如何进行排版?别人的花式错题本我要不要学习一下?

如果采用第一性思维模式去思考,这些形式都不那么重要了,能够提高自己思考能力和避免犯错误的做法,就是自己的最佳做法。

3

不去清算过去,何谈走向未来

————————————

基于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的错题本,其实就是通过表象的题目,去一层层拨开问题直达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原理的本质,去提高自己最底层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而不仅仅是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

这样做,一开始思考的时间会很长,看似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一道题目上,而实际上选择一个正确的起点和方向,是为了以后能走得更远。

而反之,如果在使用错题本的过程中只关注于把题目和答案如实记录下来,而忽视了思考的过程,这样错题本就变成了集邮册一样的收集错题的工具,甚至将做错题本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勤奋。

也许这样的做法在小学阶段的效果还不那么显著,甚至显得有些“笨”和“慢”,毕竟,别人用一样多的时间多刷了那么多道题,积累和记忆的解题经验和技巧,一样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越来越多,当真正的题海到来的时候,靠不断地做新题去积累经验的方法,还能那么奏效吗?

相信经历过高三的人都忘不了每天课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子,一道数学综合题可能集合了函数、几何、数列等好几类知识,而一个从小就学会了基于问题本质去思考的孩子,就能在刷题大军中淡然自若,体验到“慢慢来,比较快”的奇妙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