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规划的思考
前言:本次旅行途中,有幸认识一个大姐姐,她带着孩子一起旅游。聊天中得知,孩子是个学霸目前就读于清华附中初一年级,当前报了两个班,一个是学而思的暑期数学竞赛班,一个是学而思网校课程在线学习提前预习初二物理。他们现在住郊区,也是为了空气好,但是补习班几乎都集中在中关村,这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班,也很不容易,因为的确时间和人力成本都很高,也因此她给孩子报了一个在线学习的课程。大姐50多岁,土著北京,她能接受网校课程,据她说,身边朋友没有不给孩子报班的,感觉大城市钱是小时。他们看中的是师资力量,品牌,时间和距离当然是能省则省。我告知我们平台可以看老师的口碑、点评,自主选择老师,她说朋友推荐的更靠谱啊。
从这次聊天中,感觉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网络上上课是有天然优势;家长会为时间和人力头疼,比如北京各大教辅机构都会扎堆中关村;可是北京那么大;家长不仅节省时间和人力,还能旁听。
2,负责报班上课的都是家长买单,是否可以从家长侧推广?目前的两款产品,因为一是免费,并且学生有很强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可以自主使用。并且家长和家长之间有很强的传播性。
但是:从家长端推广感觉又不好,学生是否又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而非主动学习了,这与我们之前的两款产品定位会不一致。我们的产品全都是期望从学生开始,让学生主动做起。
经和老大聊后:确认了我这一感觉。
3,家长们普遍对大品牌有认知,更看重教学质量、师资品牌;对于很多在线教育品牌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应该毋庸置疑
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聊够,比如我想和他聊下,
1,周一-周五孩子的学习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因为之前都是暑期只知道她的暑期班
2,是否会请家教呢,怎么找?
说到在线教育的发展,很多人不看好,认为在线直播就是个坑,那我想举例说一下淘宝,淘宝的发展
淘宝的收入流水中,现在服装应该占很大比例。但是最初卖服装,很多人同样不看好,他们会觉得衣服不能试试怎么知道是否合适,根本没法买啊,买了还要退货好麻烦的。但是到后来的越来越多人依赖淘宝,依赖网购,因为不能试都是可以被克服的,网购方便,而且可以同时浏览各种各样的服装。怎么克服呢?1,专柜去试试;2,自己练就了标准号,知道自己穿什么码;。最初淘宝买的便宜,但是后来上了天猫,有品质追求的人就转到天猫了,天猫价格跟实体店已经不相上下了,有时候比实体店还贵,因为实体店偶尔有活动促销。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了网购。这就是用户习惯的培养。
结论:买衣服是刚性需求,辅导教学也是。在线辅导现在有人会觉得是个大坑,辅导必须要面对面的传授,十年前大概你们也会这么评论淘宝。可是现在呢?线下门店倒下一大批了吧。网上产品都会有他的天然优势:方便、可选空间大,时间成本小,有比较公正的点评(线下容易被商家的花言巧语蒙蔽,难道不是吗),避免被奸商坑。
说到用户习惯的培养,我们来聊聊uber、滴滴和易到用车
打车是刚性需求,但是多少年来,大家都是用手打车,即便后来可以用96106叫车,但可能不够方便及时,大部分人顶多是预定车时会用。而滴滴打车,从培养用户使用以及支付习惯花了至少两年时间吧。滴滴一开始没有使用优惠活动大面积推广,所以用户量知名度都上涨的很慢,毕竟乘客一开始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去试用。那但当它开始使用了各种优惠推广活动后,用户量蹭蹭的往上涨;而最后没有优惠活动了,用户也没有走掉,因为用户已经发现使用app叫车很方便,刮风下雨天不用再出去受罪。
说下本人的使用经历:我开始使用滴滴是看到朋友在用嘀嘀打车,然后那时候在猛发券,还有30话费,就开始用了, 用了几次发现经常有券,而且每次都返券,比打车便宜还方便,为啥不用?发现这个券会逐渐绑架用户;再后来没券了,但是打车比较方便,不用手基本上达不到车,所以还是得用,而且发现一个问题自从有了弟弟打车,司机也习惯用软件接单;也就是对于乘客来说,不用软件,站在路上你基本是叫不到车的,多么恐怖。。。
再后来开始有朋友给我推荐Uber,当然也发券,发现平时价格非常便宜。试用了第一次之后,就决定要换掉滴滴了。原因是:价格好便宜,比出租便宜至少三分之一,这是最大的吸引力;其次,叫车特别快,因为它是派单制,只要我发请求基本就能很快有人接单;最后,附加值:服务好,会有新奇感,每次都是不同的专车司机,这些司机可能是各行各业的,聊起来会很有趣,不像出租全是北京大爷。。
我想:对一个普通用户,尤其是小白用户,两种方式会促使他们使用新产品:1,免费、优惠券;2,朋友推荐、朋友在用。而且目标用户一旦使用一个产品还OK,没有严重问题,或者更大诱惑,他不会轻易更换产品。除非有其它平台有更大特别大激励,才会转移;
对于uber,我现在又不怎么用了,因为平台司机太少,司机少是因为活动激励补贴变少了;uber的很多司机不喜欢uber的排单模式,有些司机就想下班回家捎一单,本来住北五环的,结果一单被派到了南三环,他肯定不想拉啊,但是不拉又会扣分扣钱的。之前司机多是奔着补贴去的,当没有了补贴,可想而知。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下我对平台产品的看法,司机端乘客端;学生端老师端;买家卖家端;有两个特点:1,平台产品通常会有两类及以上顾客,他们相互成交,平台只是一个中间的监督的作用。就像菜市场的监管方;2,往往一方群体远远大于另一方,比如买家远远大于卖家数量;乘客数量远远大于实际数量;学生数量远远大于老师数量;这会造成很多平台,在产品体验、利益均衡上侧重于用户多的一方,这样也是不对的。平台要打造生态系统,必然要使得两大类用户群和谐发展。就像uber,如果总是这样对待司机方,势必造成司机用户流失。做在线辅导,虽然老师是来挣钱的,但是当遇到一些原则问题,比如学生恶意差评,平台势必要保护老师的利益。
从一开始的导流如何转化到让用户自行传播,除了做广告,用户自发分享是一个
易到,记得很早之前就做过推广,新用户直接给50元券,当时我作为一个小白用户,对专车没概念,也没有深入去了解,觉得应该会很贵,离我比较远酱紫。我最后用易到,是听了身边人推荐采用的。
关于传播:
很多没有相关产品使用习惯的用户,还是需要一定的动力才会用,如果身边有朋友说在用,那么他有机会可能就会尝试一下。朋友推荐、口碑传播会是一个很好的转化方式。那在线辅导产品也一样,很多人有家教和补习班经验,但是在网络上直播和老师一对一,却并不多见。但如果有朋友在用在线辅导,应该会促使他们迈出第一步。
小米:手机是拿在手上的,有天然的传播因素,而且会被当成话题
滴滴红包:微信转发朋友圈,抢红包,应该是线上传播的最佳途径。。。
美拍,小咖秀:他们都是非常适合也需要被晒的产品
但是教育产品,相对严肃,学生该怎么晒自己?会不会觉得太炫耀?他们会晒自己的成绩吗?
经和老大聊后:这个并不靠谱。原来的产品已经验证,发10块钱话费都没有多少人分享。。但是老师们会主动分享。。。毕竟她挣钱的动力很足。。 所以可以把这个作为突破口。
分析了这么些,最后我得出来几个建议:
1,深入采访目标学生和家长用户:P1
只有深度剖析用户底层需求,才能找准痛点。1,我们设想的场景是否与他们的一致;
如:买了一次课,为什么不买第二次课;买了三次课,为什么不继续买;看到广告为什么不愿下载注册?为什么注册了不适用优惠券?
2,增加分享,刺激学生之间的传播,如QQ空间和朋友圈、贴吧;利用朋友间的传播,看是否能带来量的大增长(教育产品和娱乐产品不同,此处需要找突破口,而非普通的分享)
3,需要深入分析续课率和转化率(从平台原来两款产品到注册我们的用户)P1
付费用户续课率低,原因比如:
上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直播体验不好,如出现没声音,卡顿等问题,听课不畅
父母已报了线下辅导班?
上过一次课的用户 续课率低,原因可能:
1,不想花钱,上了免费的之后,觉得自费39 太贵。。就像以前团购吃饭,没有团购时就不再去了
2,刷单用户,只是为了拿券
4,1对1和同步系列课,哪个更有可能是主力?
1对1 可以比作淘宝平台,老师和学生都是我们的用户,线下教辅机构重小班模式,因为他们受场地限制,那线上平台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有无数个老师注册,无数个学生同时上课。并且1对1,有自己的天然优势,更个性化、有针对性,以后是否能转化为学生的私人家教,也不是没可能。
同步班课就像天猫,可以请行业内巨NB的老师来讲课,也可以树立我们的品牌;但是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比如学而思,并没有太多亮点,而且因为对老师师资要求高,初期很难量化爆发?而学而思从线下到线上,因为有品牌效应,又有核心用户群,比我们有天然优势。经过与老大探讨,学期班课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与线下的对比更加震撼显著,3000:30这样子,同样是名师,为什么家长不选?
综上,一对一更容易起量,30多块钱的价格已然很低,但是对于其他小城市也不够明显;而学期班课可以用低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累积品牌效应。强烈的价格对比,更是吸引用户的一大法宝。让我们拭目以待。
5,优化直播流程、课件数据:P1
直到现在,还是有用户使用直播上课更流畅,减少 卡顿,无声音,白屏;也许这会造成一波用户流失。这就是我们的损失。一直在讲单点极致,那么我们的单点是什么?
1,课件、数据有针对性、准确性;(这是卖点)
2,直播上课很流畅;(这是根本)
6,继续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支付习惯。。。拖住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