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麓山文存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90人  乐道_a525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跟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家,有很多不同之处,儒道两家推崇法先王,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崇拜周公,晚年孔子总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法家推崇法后王,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道家讲究出世觉得这个社会已经不可为,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愿意出来做事,这才有庄子在濮水边钓鱼的故事。一次楚国的大臣到庄子这来请他出山辅佐楚王,庄子“持竿不顾”还问道,听说你们楚国有一种大乌龟已经死了三千年,被你们楚王供奉在庙堂之上,你说那乌龟是愿意活蹦乱跳在烂泥巴里打滚还是愿意被杀死被供奉起来,大臣连忙说当然是在烂泥巴里罗。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还是让我做一只烂泥巴里打滚的乌龟吧。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这就是道家的情怀,难怪水镜先生得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长叹道“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可惜可惜”,刘备也无法理解只是感叹“此乃隐者之言”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法家在这方面更像儒家而且比儒家更进取,他们为了出山有一番作为可以放弃自己的一些主张一些原则,只为成功。结果在法家那里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商鞅在魏国没有发展机会的时候,西入秦见秦孝公。开始他也希望用中正平和的正道辅佐秦孝公,以帝道说秦孝公所谓帝道乃尧舜禹三代之治,秦孝公没兴趣,接着商鞅就放低标准用商汤周武之王道来说孝公,秦孝公仍然没兴趣,商鞅马上又换一副方子用齐桓晋文之事说秦孝公,这就是用霸道了,秦孝公这下满意了两人相谈甚欢,从此商鞅开始在秦国推行法家的举措。可见商鞅在他的内心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自己很看重的原则,只是有几套方案看国君需要什么,我见风使舵,总之目标只有一个我能够上位。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从道家到法家可以明显看到功利心一个比一个重,不是说人不该有功利之心只是退化到法家这个地步是很可悲的,用马克思韦伯的话说就是完全用工具理性代替价值理性,只问能不能够不问应不应该,俗一点说有奶就是娘。儒家虽然也想得到国君的重用但那是在能够推行儒家王道政治的理想之下否则我宁愿不出仕。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孔子才会有周游列国厄于陈蔡之间,但他始终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政治理想,不管自己的理想是否被人理解我只要做好我的事情,“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是我最佩服儒家的地方哪怕他们最后输给了法家,但是那是对价值理性的坚守,我们不能用成败来论英雄这是“成王败寇”的历史观。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孔子在周游列国很困难的时候召集过一次学生讨论会,也是因为大弟子子路有些灰心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君子这么修行品德不跟社会同流合污也会有穷困潦倒吗?夫子回答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保持自己的品行无法避免你不遭受窘境,但是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于君子可以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底线,小人却为了改变现状无所不为。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但是孔子也看到了学生队伍人心不稳,需要召开一次讨论会。孔子就分别找了三位他身边最亲近的弟子子路子贡颜回,问了同一个问题《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三个学生的回答很能说明问题,子路说可能是我们道修的不够好吧,孔子就问他如果道修的好就能得到大家认可,那“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他们算什么?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子路默然无所对(伯夷叔齐是殷周之变时的贤人品德很高,但是因为不满武王伐纣不食周粟而死;王子比干我们都很熟悉,他因为犯言直谏触怒纣王被挖心,他可是聪明绝顶传说他有七窍玲珑心)孔子举这两个例子就是要证明不是你品德智慧很高就一定能实现你的抱负避免厄运,品德如伯夷叔齐智慧如比干 最后都性命不保。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后面进来的是子贡,他很聪明圆滑,就说老师你的道是很高妙无奈这个社会很难接受,我们能不能放低一些身段迎合一下国君。孔子听后很失望,批评比子路更严厉“赐,尔志不远矣”。子贡的回答更像法家了,就说既然用我们的理想无法说动国君我们就换,虽然他没这么直白只是说放低一点身段,有人也会觉得这样很不错啊,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适当改变,孔子那样过于死板了。其实他们没有想到如果你一旦开始突破标准就意味你的原则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有一就可以有二,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为了适应国君的想法整个改变自己。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如何想不到我们的想法,只是他早已预料到放低标准的恶果所以从源头上就叫停了。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再后来就是颜回了,我们听听他的答案那完全是另一番境界“夫子之道至大矣,然天下莫能行,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德之不修是吾之丑也,德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真可谓掷地有声,今天读来还令人心潮澎湃这才是儒家的精髓,是华夏民族从上古到先秦一直保留的贵族精神。怪不得司马迁将这些话都录了下来,太史公就是希望这样激励人心的话语能传至后世激励更多的炎黄子孙。你也可以看出儒家和法家在境界上的天渊之别。

读《史记 商君列传、孔子世家》略谈儒道法之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