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读书汇哲思想法

周期4|解读市场信息的方式是如何影响投资者收益的

2019-07-01  本文已影响7人  伊浩鑫说财经

大家好,欢迎莅临财经读书汇,今天我们接着讲《周期》。我们昨天讲了造成企业盈利波动范围更大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及不同的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是不同。对于喜欢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朋友,应该在这个时候对周期敏感性较小的行业给予更多的关注,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的公司,大部分都来自这些不太受周期影响的行业。

此外,某些产品对经济周期以外的其他周期更加敏感。像是耐用品比较昂贵,我们可以贷款购买,然后选择分期付款,所以人们对耐用品的需求会对信贷周期非常敏感。

这是因为经济周期的运行并不是影响企业销售状况的唯一因素,而且企业销售额的变动不一定会导致企业盈利发生同等幅度的变动。造成后一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都运用了两种杠杆,一种是经营杠杆,一种是财务杠杆。

先说经营杠杆。我们都知道盈利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而大多数企业的成本都可以分为三类: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可以指一家公司的办公大楼,不管你的企业盈利多还是少,办公大楼的租金是不会有变化的。至于半固定成本可以这么解释,一家出租车公司有一个租车队,当客流量大幅增加时,出租车公司就需要添置更多的车辆,车辆成本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就属于半固定成本。而可变成本也可以用出租车公司来解释,出租车行驶需要加油吧,加多少油是由里程决定,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汽油成本就属于可变成本。

可能咱们国内与美国的出租车公司营业方式不同,在国内应该是司机承租公司车辆自己运营。不过大家能够理解这个意思就可以了。

咱们继续说这家出租车公司,当经济好,客流量增长时,经营杠杆对这家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购置新车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当经济不好,客流量下降时,经营杠杆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此前新添置的车只能暂时搁置在一旁,除了增加平日的车辆维护费之外,遣散多招募的员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可变成本会随着出租车公司总里程数的减少而下降,可综合三者之和,相较于增加新的出租车辆之前,总的运营成本是上升的。这就是经营杠杆给企业导致的企业盈利变动。

然后咱们聊聊财务杠杆。简单点说财务杠杆就是指债务融资,也就是借钱了。假设有家企业的资本架构是1500万权益资本,1500万债务资本,如果营业利润从3000万美元下降到2000万美元,那么净利润就会由原来的1500万美元下降到只有500万美元,利润减少1000万美元。这种净利润下滑幅度放大营业利润下滑幅度的效应,就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结果。

同样,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一些经济系统之外的另类因素,也会对企业盈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比如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决策,天气,时尚潮流等等,像是被互联网干掉的综合性商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阶段也往往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还是因为我们老生常谈的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所造成的结果。

经济产出和企业盈利的年增长率,从长期趋势线来看只是温和增长,但是参与者的决策加剧了周期性,导致增长速度高到很不正常。这经常代表投资人过于乐观、人为地进行扩张,后期一定会有大幅收缩,这就是大涨之后往往会有大衰退的原因。

同样,理性来看,长期而言,股票总体上提供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应该大致相当于企业本身所发放的股票红利加上企业盈利符合长期趋势线的增长率。如果企业股票的收益率大幅超过企业红利加上其潜在收益率水平,并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那么这种股票的收益率可能会被证明过高了。这相当于透支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让企业的股票变得危险了——意味着股价将会出现一波向下修正。

所以,股票高估就是高估了,对于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没有必要非做这只股票不可。之前有朋友问老伊最近哪只哪只股票涨得不错,你研究过吗?怎么样啊?我就将这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分析了一遍,并告诉他价格已经高估了,但我后面一定会跟一句不代表他不会涨。朋友就不太开心得表示你这不等于没说吗?因此我就会告诉他,请你以后不再问我股票的问题了,不然我们结局一定是做不成朋友了。

像美股市场,长期看收益率它就是10%,如果一段时间股市的涨幅超过这个收益率,它就相当于借用了未来,透支了以后的收益。反过来说,几年的时间里,如果股市一直处于不增长的情况下,它那内在的10%的年化收益一点也不会少,只不过是未来借用了它现在的收益罢了。可有意思的是,就近50年来的美股市场,股市收益率处于正常水平的年份不超过一手之数。

这主要是因为投资人会在信任和怀疑之间摆动,一个极端是过度信任,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怀疑。当世界局势良好而且资产的市场价格正在上涨的时候,就算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那些利好故事被吹得再离谱,投资人都愿意全盘接受,于是他们高位追涨买入。但是当情形改变,变得糟糕的时候,他们会变得过度保守,更容易排斥看好未来的预测,即使这样的预测相当合理完全拒绝买入。实际上,资产的价格更便宜了,未来赚钱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

大家还记不记得15年之前,很多地方的地产项目都成了烂尾楼,其实这种烂尾项目在欧美发达国家地区也都是存在的,杠杆原理能让他们一下子赚到很多,同样也冒着巨大的风险。当房子不出去的时候,回款就成了大问题,紧绷的资金链可能就会因此断裂。可是那些把自己烂尾的地产项目抵押还债的开发商都后悔了,因为15年底房地产又开启了新一轮的爆发之旅,让他们认为该属于自己的钱到了别人腰包里。可是这些人是在后来往前看问题,全国各地烂尾项目频发的时候,有几个人敢于去接盘呢?有几个人能看到未来楼市的潜力呢?反而楼市暴涨一倍之后,买家蜂拥而至,房子供不应求。

投资人经常问作者的一个问题:人能不能学会没有情绪?作者的回答是:“也能,也不能。”要学会警惕情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努力抵制这些情绪的不良影响,是有可能的。那些天生不容易情绪化的人,做起投资来会容易得多。缺少情绪是上天赐予投资人的一大优点。它在投资上是优点,但是在其他领域,比如在婚姻上,可能就是上天给你的一大缺点了。因此凡事有利有弊,太理性的人往往交际起来是有问题的。

我们的耳边总能充斥着各种利好和利空的事件,在大多数日子里,我们看到的事件有些是利空的,有些是利好的。有些事在发生的时候有两面性,因此我们既能往好的一面解读,也能往坏的一面解读。

作者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描述投资人对生活感觉良好时对待事件的看法:

经济数据强劲:经济走强——推高股价;

经济数据疲软:美联储可能会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推高股价;

经济数据符合预期——推高股价;

银行赢利40亿美元:业绩情况有利——推高股价;

银行亏损40亿美元:坏消息不妨碍大局——推高股价;

石油价格大涨:全球经济增长推动石油需求上升——推高股价;

石油价格下跌:消费者有更强的购买力——推高股价;

美元跳水:对货物出口商是特大利好——推高股价;

美元走强:对货物进口商是特大利好——推高股价;

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资产升值——推高股价;

通货膨胀率下降:改善盈利质量——推高股价。

总之在投资者情绪亢奋时,无论什么的样的消息,都能被解读为好消息。可是当投资者被负面情绪所笼罩时,实际上的好消息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从这点我们能够看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被大多数人情绪所统治的,尤其是在群体之中,无意识占据主导,很难令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今天,我们讲了企业盈利周期和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明天我们开启下一章的学习风险态度周期,请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明天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