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读书笔记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悟同学

一、当自由时间积累成认知盈余

1.工业化的副产品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

1)我们所处时代的不凡之处在于,我们现在可以将自由时间当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资产,用于大量的共同创造的项目,而不是个人的零碎时间。

【关于自由时间的界限:在现在,网络触手可及的时候,自由时间并不局限于八小时之外,而是随时随地,出工作特别紧急的时候,其他时间实际上都可以看做自由时间。】

【网络让所有人的自由时间连成一个整体,能够用于共同创造的项目。例如facebook, we chart等等,都是用于一点点的创造的。虽然表面上Facebook是一个共享平台,但是这个平台所造成的共享与人群发酵,并不是公司可以控制的。平台背后也是按照人群的需求来不断改造平台自身。这或许是许多的软件都关注社群自身的原因吧。】

2)人类的欲望塑造了电脑、互联网。

【产品研究,应该把关键点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产品本身】

3)虽然平庸和优秀之间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创造的范围内,你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因为真正的鸿沟就在于“做点什么”和“什么都不做”之间。

【人们在网络上简单的分享与互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而我在生活中的一种小改变,也许就会积累成优秀。】

2、多即是不同

(1)媒介包含三项不同的活动:消费、创造、分享。

当前我们的关注点逐渐从“消费”扩展到“创造”和“分享”

【因此,在考一考和智慧课堂中,可以渗透创造和分享这两个功能。比如说,在智慧课堂中加入弹幕,教师可以开启弹幕或关闭弹幕。设置可以加入直播等平台。每个人可以在直播平台,直播自己写作业,甚至可以邀请同学进行直播,这样的话,可以进行相互监督等等。】

(2)当群体足够大时,不可预知的可以变得可预知。

规模数量上的变化,意味着曾经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曾经不太可能的事情变成了肯定。

【当前我们用于很多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却各自为政,我们没有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得分率等等内容,也就是将数据进一步挖掘,而是简单的分析。也就是说,我们的原油是不断的积累的,但我们却没有利用这些材料。同时,我们也没有经营好软件的社群,通过社群来不断完善软件。

所以,如何利用已有的数据,如何挖掘数据,则是当前公司最为重要的方面。】

【所谓多即是不同,就是群体聚集能够进行发酵,而这种发酵能够再造平台,创造出新的东西。这里的不同,可能指的是与以往的不同,与以往组织结构的不同。】

3.认知盈余,一种全新的资源

从过去孤立的时间和才能中脱颖而出的认知盈余,仅仅是一种材料,我们要从中获得价值,就必须让它变得有用或者能利用它做一些事。

二、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1、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用网络的方式解决分享与创造的老问题。

2.媒体,社会的连接组织

那些帮助我们分享的服务(或称平台、工具)之所以兴旺发达,是因为他们的服务能使我们原本就喜欢做的操作起来变得更方便、快捷、便宜。

【那么,软件产品应该精简操作。学生本身就愿意用最少的时间提升最多,并且比别人进步更快,更多。他们希望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成绩,作品,并希望被看到。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在平台中加入分享,加入再创作,加入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并以学习的形式呈现。】

“业余人士”并不是“专业人士”的缩小版,人们乐于做一些事,与有没有金钱利益无关。

3.工具,赋予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

对认知盈余的利用使人们得意用更慷慨、更开放、更加社会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而不再保留自己原有的身份。

只有当新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做其想做的事情时,这个新工具才能够被积极利用起来。

【我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心理诉求,把将这个诉求与学习、教育连接起来。在产品中,让学生能够更简单的实现这个诉求,让他的诉求得到满足。】

三、分享、无酬的动机

1.热爱胜于金钱(动机)

人类的动机并不纯粹是附加性的,为了兴趣而做事和为了报酬而做事,是截然不同的。

内在动机分为两种:

自治的愿望:决定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有胜任感:能够胜任我们所做的事

“胜任感”最容易产生于当工作处于能力范围边缘时,“我完成了一件比较难的事”的感觉比“请专业人士帮我完成了一件事”的感觉要好得多。

自己创造的事物就算是很普通,和消费别人创造的质量上乘相比,它仍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

2.业余动机和公共规模(组织与动机的关系)

(1)在互联网组织中,人民彼此谈心、分享,归根结底,想要分享的动机才是驱动力,而技术仅仅是一种方法。

(2)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一定数量渺小的工作积累而成的,而感谢页面中所展示的为人民提供了一种激励,使他们完成某项工作并非是因为这些工作需要完成,而是因为他们明显对组织存在的价值。

【分享与激励】

3.内在动机和公共行为(组织与动机的关系2)

网络意味着我们最终发现,人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如此之广阔,广阔到疯狂的地步。

要想真的做成什么事,我们所有的这些原始本能该还是要等待机遇来施展。

【所以,我们在做平台的时候,应该县考虑人们感兴趣的内容,让教师、学生能够更好的施展这些本能。】

四、“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1.联合协作:群体创造价值【为什么要协作】

(1)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深切考虑到并支持他人的追求,这种能力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实际上它太过根本,以至于我们无法将其消除。

【追求个人目标与支持他人的追求=实现自身欲望的满足感与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2)在民主国家,关于如何联合协作的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母。其他所有进步都有赖于这一点的进步。

【各类软件,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协作问题。教育测评软件是为了解决教师与学生共同了解教学成果的问题。智慧课堂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互动进行的问题。】

【但是这些群体,既有可能创造一些东西,但也可能被人利用,通过从众、说服等手段,进行控制。】

2、社会生产:陌生人让你生活更美好【如何协作】

(1)如何让团队承担大型和复杂的任务?【团队写作】

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之事的能力增强,就构成了这个年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

【即如何汇聚团队,让每个人的特殊才能得到发挥,做一些有益之事,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在软件中,汇聚社群比较重要。】

【共同目标、才能发挥、能力增强】

(2)【机遇与动机】

通过正确的激励方式,将新的机遇与旧有动机结合起来的产物。只要你做到了这样的结合,你就可以从基本的方面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利用机遇,激发动机,实现动机】

3.社会感染:协作的螺旋【互联网作为协作的新工具】

互联网成为制造社会感染的大机器,为小团体创造新的机会,为史上最大规模的潜在参与者宣传这些机会。

【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会感染,从而影响他人。但是这种社会感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这种感染与人类欲望相符;二是这种感染下的行动并不是特别专业,操作性较好;三是达到它所感染的目标,人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也许,社会感染煽动不了多少人。所有的感染应该基于人类最基本的欲望,或者说马斯诺的那些需求。】

五、创造慷慨的共享文化

1.文化是一种协调工具【工具】

(1)将动机标价,会减少人民做事的动机。将非市场交易行为标价后,人们会减少吧对方当做可以保持长期关系的人对待的意愿。

有些价值是市场创造不出来的,这些价值的创造只能靠一系列分享和互相协调性的假设,就是靠文化。

【要创造一种社群文化,但如何创造呢?】

(2)【知识分享与文化】

他们能将缓慢的个人积累和不同的信念,转换成一整套的方法和成果。经过重新整合,他们让通晓某物有别于某物。

增加你的知识量所带来的则可能是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社会分享知识的方式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

【创建某种固定的方式,并用这种方式转换成成果并进行共享。然后形成一种制度,形成一种社群文化。这或许是知识分享的力量,与分享的发酵过程。】

2.共享经济学

(1)利用知识的条件【共享的基础】

社区规模的大小【知识既有储量】

共享知识的成本【发酵成本】

被共享知识的明晰性【既有储量的呈现方式,或者说是原料的分子结构】

接受者们的文化规范【发酵工具】

(2)实践社区【共享的实现形式】

形容那些聚在一起分享知识,从而让自己得到提高的人

【社区存在的原因,基于社区个体内心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社群中发酵,形成文化,这种文化是个人需求的在线,也是让社群团结的根本。】

(3)参与者的规范【共享的推动与实现】

参与者的规范,是预测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群体成员是如何理解彼此之间关系的。”

【作为共享知识的软件,这种规范应该是平台搭建的原则。】

3.业余参与带来的归属感【需求】

是什么造就了社会?

是人类的才智和环境的不便性,共同造就了社会。社会就是那些“它能做到的”和“它不能做到”的事情不断塑造着的。

【能做的,即能动用的。不能做到的,不便性。用能做的实现不能做到的?用能做到的,用曲线的方式达到不能做到的。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各种事件,但能通过互联网共享实现信息的传递。】

六、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社群如何影响个人】

1.个体的满足与群体的行为动机【群体规范-用群体制度进行自我提升或共同提升】

任何试图创造实际价值的群体都必须进行自我监管,以确保不会忽视自己更高的目标。

群体的成员努力避免自己和他人陷入个人满足但效率低下的情绪状态,如果有人确实偏离了工作轨道,他们会努力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这种成熟群体的运作机理是,成员将群体的标准内化,并遵照它来规范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行为,无论是自己的行为,还是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

2.个人、群体与自由

(1)个体需要分享

个人价值是我们的主动行为,是我们作为创造者而非消费者所获得的价值。这种动机是业余爱好者们活动的驱动力。

(2)分享的形式

根据面向对象不同,分为个人分享、公用分享、公共分享、公民分享。

3.群体与治理

群体的内部危机

个人需求与群体效率

七、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1.革命的悖论

当新工具提供的机会越多,任何人可以从之前的社会形态推断未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要从一个工具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靠的并不是总体规划或者跨域式发展,而是连续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保守主义者的心态】

今天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利用这些机会来干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依赖于我们为彼此创造了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我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群体文化,而不是某项特殊的技术。

【关键利用技术创造文化,满足自身需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