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赠
中国人人情多,亲戚、朋友、同事,生了孩子后还有孩子的朋友......, 送礼成了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课。然而对于送礼我从来智商欠奉。从小看着父母收礼,也看他们送礼,也听不少抱怨人情的繁琐。轮到自己出来独立生活,我却茫然失去了方向,因为没有被训练过,所以很多时候是不通人情的,习惯于接受人家的馈赠,却不知怎样回礼,甚至人家请吃饭,都不知道带些礼物给人。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广东人写的一篇文章,讥讽那些不通世故的人,登门拜访“只带两梳蕉”, 意思就是空着两只手,十个指头垂下像两把香蕉,我惊叹于方言的辛辣与形象, 倒好象开了些窍,也开始注意起来。但是问题又来了,怎么送?该送什么?送多少?每个问题好像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我认为送礼给人一定是要有些价值和分量的,因为代表诚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要的就拿去送人,实在过不了自己心理这一关。我会考虑“如果这东西是人家送给我的,我一定会很珍惜”,同样, 我希望对方也会象我一样珍惜这物件。所以很多时候,当我挑选礼物的时候,往往会挑那些我希望自己能拥有,但从来也没舍得买的东西。但问题再次出现:什么是人家真正需要、也会珍惜的呢?英文有句谚语:“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我翻译成:吾之敝履,汝之珍圭)” 那反过来说,“吾之珍圭也可能是汝之敝履了! ” 这可真让人头疼啊。
其实如果只是是朋友亲戚的,送什么东西不是那么重要,是一份感情的交流。从我心底来说,我更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没有什么授受,但不妨碍真心的交流,不排除有互相需要的时候,但是我帮你,并不是求回报,你帮我,同样也是出于真心,这样的关系却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馈赠成了生活中一个重担。
如果是涉及个人利益而需要馈赠的,这里面的担子和学问可就更大了。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离开了中国,因为可以避免许多繁杂的人情交往,不走些旁门左道就会连基本生存都难保障的尴尬境地。一位国内做大生意的朋友亲口跟我说,他去那些权利部门疏通关系的时候,他就有本事让管事儿的头儿可以大胆、放心地收下他的馈(贿)赠(赂),这里面学问大了,大把人排着队送礼,一朝错收,头上乌纱帽就难保,岂不是自断财路?我自叹这等本事就是给我六个脑袋我也学不来。
不论我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我总是会将目光最终转移到圣经的教训和耶稣的身上。圣经箴言里竟然也有说:“贿赂在馈送的人眼中,看为宝玉。随处运动,都得顺利。(箴17:8)” “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怀中搋的贿赂,止息暴怒。(箴21:14)”虽然这并不代表上帝喜悦贿赂,却是道出了人间真相,是对这个世界的剖析和揭露。
“君子之交”之所以难得,甚至是不可得,其实是因为人性中的“私”字。 人人皆有私心,最终都是为自己打算的。跟文化层次、教育经历、家庭出身没有关系,不同的是教育和文化可以帮助人认知和克制一部分的私心。所以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给别人留余地,送礼就成了一种手段,一种润滑剂,大家可以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完成交易、达到目的,各自获得自己的所需,倒是一幅人间乐境,最起码,双方都满意于各自的投资回报。可惜,这和平的表象底下是言不由衷的奉承、强颜欢笑的应付、低声下气的嘴脸、绞尽脑汁的算计..... 而且这种的平衡如果一旦打破,比如有任何一方认为自己的回报低于预期,一切的温情就会马上转变成形同陌路, 甚至凶相毕露,互相撕咬,彼此为仇。
这世界总还是不乏乐于助人的人,我的父母就是。别人有求于他们,他们会当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汗流浃背。然而即使如此,我也看到这“无私”里的“有私”。 有被帮助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人的,自然心生埋怨;有受到帮助赚到盆满钵满之后,请吃了几顿饭了事的,一想到就会恨不得自抽嘴巴;好心好意介绍的对象,过几年人家离婚了,弄得两头不是人;日子就在帮人与被帮、忠心与背叛、伤害与被伤中循环往复。我们的良善如此有限与脆弱,诗人说: “人都是说谎的”(诗116:11)。除非有绝对的真实、无伪和至善的光照,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赤身与瞎眼。
旧约圣经中,神详细规定了子民应献上的礼物(祭物),有的表赎罪,有的表感谢,神的馈赠包括:丰富的资財,后代繁盛,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看上去跟民间宗教差不多,其真实内涵另文再述)。到了新约时代,神给了人类最大的一个馈赠,就是主耶稣基督替我们受死、复活,从此恩典源源不断,永生的应许、圣灵的恩赐、属天的平安......,而神所要求人献上的礼物也发生了变化,“听命胜于献祭”,“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无疑,“听命”是比献上肥羊更难做到的,“全人献上”比倾家荡产还要揪心,但所得的毕竟大不相同了。看上去上帝的逻辑也是符合“送礼然后办事,馈赠然后还情”的人间共识的。然而,深究之下,你会发现,如果我是那有求于人的升斗小民,而神是掌管生杀大权的君王,我献上的是连王宫里看门的都看不上的垃圾,是真正我所攥紧不放的“珍圭”,神眼中的“敝履”;然而,祂所赐给我们的是我们不可以想见、不值得拥有的福分,这两下之间巨大的价差连可比性都是不存在的。然而,神又不这样计算,祂宝贵我们每一次感谢的祷告,数算我们每一根头发 ,数点我们每一颗眼泪,怜悯我们每一个挣扎, 纪念我们每一点付出,这些在祂都看为无价,如要给出一个解释,套用电影<重审基督>里的一句台词:“ what fills in the blank is--love.” (一切的不合理只有一个原因--爱)。
如今,我能大大领悟保罗对腓立比教会所说的:“我并不求什么馈送,所求的就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在你们的账上。” 对传福音的人来说,尽管获得回报理所应当,但如果体会神的心肠,就会知道人心的回归才是最无价的报偿。因为如此宝贵的救恩,任何没有生命果子的物质回报都是贱卖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