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过年

2018-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马妈妈

年三十啦,喜气洋洋的日子。不同于往年的是,没有了鞭炮声,虽是清静了些,年味也自然也少了些。

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喜欢过年。小时候,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每年年三十,我们都聚在爷爷家里,大人小孩好不热闹。然而,爸爸爱喝酒,喝了酒就发火。我印象很深的是,年夜饭后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各骑着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听着爸爸的呵斥,害怕的瑟瑟发抖,不敢说话。几乎年年如此。所以,小时候提到过年,不仅没有兴奋,反而会害怕,因为一定会有的吓人的吵架,你也无法预料到发展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动手。到现在都能记得那条漆黑的小路,一个人的怒骂,一个人的受伤,还有一个小孩的害怕。

后来,应该是在1998年,我亲爱的爷爷过世了。每年的年三十便和姑姑叔叔们一起过。起初我们会到大姑家里,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改成去饭店了。而且晚饭会敢在7点半前吃完,因为大家都想赶回家看春晚。俨然只是一顿聚餐。可怕的是,他们兄妹们各个脾气暴躁,有时候说着说着,突然激动起来,气氛充满火药味儿,让整顿饭变得很尴尬。

我从来都是一个不服软的孩子,遇到错的人错的事,也常常不愿意退让,不能强忍。所以,每年的寒假,几乎都要闹的和父亲势不两立的地步。因为过年期间,他天天喝醉,然后看到我哪点不入眼了便会找茬儿,而我并不是那种看眼色行事的人,自然要反驳他。结果总是以我挨打然后一个人躲在自己屋里默默哭泣告终。有时候因为他在外面吃饭听到别人家孩子天天在家用功,而当他回到家看到我却在看电视。有时候因为他喊了我,我只是应了一声,而没有立马过去。有时候因为他觉得我翅膀硬了,不听话了。从初中到大学,几乎每一年的寒假,都必不可少一次痛苦的回忆。

最平和的两次过年,应该就是工作后,因为第一份工作必须坚守岗位的原因,我和老公留在合肥,到了初二才回家。一切都显得很和平。

而今,我已嫁人。庆幸的事,我走进的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性情温和的老公。然而,因为都在一个小县城里,我们终究还是逃不过父亲一个人的安排。年三十,老公一家要和他的先给姐妹们一起聚餐。我想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合。但,很多事情,可能就像最近很流行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说的:一个家庭里,总是谁的脾气大就要听谁的。这真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情。他们安排你的行程,你却无法抗拒,无能为力又无助。

我无法做到一个同事说的,已经说通父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过年,我想他一定有个通情达理的父母。马小Q也无法在他不想喝酒的时候说一句:我不喜欢喝酒。我真的很佩服也很羡慕我的这位同事,之前可以痛痛快快的过自己的年!自己的,年!

我相信,父亲是爱我的,只是我们历来的相处都是可怕大过温情。阴影的画面太多了。我记得小时候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面,路过电影院门口他给我买了一个白激馍,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下雪了,他拉着我在冰上滑冰。记得小时候我放学后去他办公室,他拉着我的手跑的飞快,我的脚都离开地面,要飞起来了。

而今,我已经成为一个准妈妈,却常常还是会因为父亲难过,他总觉得孕妇又怎样,凭什么别人需要照顾你。嗯,可能吧,可能是我玻璃心。

我想不出,过年有什么高兴的事。除了大年初三,去给姥姥拜年,再也没有别的想做的事。

只恨没有远嫁,无法逃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