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今晨,跟红尘禅语对话,她说突然有个想法,要从头读我的文章。
我跟她说,我一直在这么做。因为我来简书的时间确实不长,有许多资深的大咖已经在简书默默耕耘了好几年,发表了许多优秀的文章,如果不从头开始翻看,就错过了。
每天跟简友互动,只是增加读文的广度,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而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学习他的真知灼见,就需要注重读文的深度。
简书里那么多优秀的作家,不可能每个人的文章都从头读一遍,我的原则一是随缘,二是随性。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几位自己关注并特别欣赏的作者,从头开始看他的作品。
一般说来,文字会自然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一个人的经历过往,思想意识,喜怒哀乐都会在文章中或隐或现地有所展示。
就比如说读蒋坤元老师的作品,就会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他的发展历程,经历过的磨难,也了解到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一个活生生的令人尊敬的形象就矗立在眼前。假如你没有系统地读他的文章,就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而且从头跟读,你学到的东西就会脉络清晰,对自己今后的创作也大有裨益。要想博采众家之长,就必须像蜜蜂一样先找到花海,然后专注于每一朵花去采蜜。
现在的手机确实带给我们莫大的方便,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有闲暇时间,就可以随手翻看,或写或读,轻松自如。我现在很少用电脑,大家或许不相信,我这四个月发表的二十万字,都是在手机上随手完成的。
当然,读文也不要贪多,读文的过程也是交友的过程,以文会友说的就是这个。友不在多贵在风雨同行,一辈子能交三五个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就非常好了,更多的人可以去欣赏,去崇敬,但不一定能够成为朋友。读文同样如此,就像明星拥有一大众粉丝,但远远不能跟每一个粉丝都成为朋友。我现在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粉丝的角度来读文,并不奢求得到更多青睐。
是广种薄收还是精耕细作,也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我现在时间比较自由,自然会选择精耕细作的模式,认真研读,汲取更多的营养,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文,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