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面试题集(四)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
1、定义不一样,进程是执行中的一段程序,而一个进程中执行的每个任务即为一个线程;
2、一个线程只可以属于一个进程,但一个进程中能包含多个线程;
3、线程无地址空间,它包含在进程的地址空间里;
4、线程的开销或代价比进程小。
操作系统对进程调度的算法有哪些
- 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2、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 优先级调度算法和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1、优先级调度算法
(1)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
(2)非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
2、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响应比 =(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 响应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 基于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
1、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2、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时间片和优先级的结合)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1、共享存储器系统
2、管道(pipe)通信系统
3、信息传递系统(Message passing system)
4、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lient-Server system)
Android中进程通信的方式
- Binder
- 文件共享
- Messager
- ContentProvider
- AIDL
- Socket
Binder
Binder是Android一个类,实现了IBinder接口。从IPC(进程间通信)来看,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从Android应用程序来看,Binder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的媒介,当bindService的时候,服务器端会返回一个包含了服务器端业务调用的Binder对象。
Binder相比于传统IPC来说更适合于Android系统,具体原因包含以下三点:
- Binder本身是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这一点更符合Android系统架构
- 性能上更有优势:管道、信息队列、Socket通信都需要两次数据拷贝,而Binder只需要一次。要知道对于系统底层的IPC形式,少一次数据拷贝,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 安全性更好:传统IPC形式,无法得到对方的身份标识(UID/GID),而在使用Binder IPC时,这些身份标识是跟随调用过程而自动传递的。Server端很容易就可以知道Client端的身份,非常便于做安全检查。
Android的Handler机制
- handler作用
handler是android线程之间的消息机制,主要的作用是将一个任务切换到指定的线程中去执行,(准确的说是切换到构成handler的looper所在的线程中去出处理)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例子就是主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主线程中的handler去处理的。 - handler的架构
Handler的运行需要底层的 messagequeue(信息队列)和 looper做支撑。 - handler的原理
messagequeue 是 一 个 消 息 队 列 , 它是采用单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消息的,因为单链表在插入删除上 的效率非常高。(Meaasgequeue主要包含一个是插入消 息的 enqueuemessage方法,和一个取出一条消息的next方法。) - looper在安卓的消息机制中是扮演着消息调度的角色。
想了解更多关于Handler的信息,可以参照这篇简书:图解Handler原理
什么叫死锁?怎么解决?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在同一资源上相互占用,并请求锁定对方的资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现象。
当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互相等待),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这种情况就是死锁。
很显然,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那么死锁涉及到的各个进程都将永远处于封锁状态。
- 如何解决
(1)如果不同程序会并发存取多个表,尽量约定以相同的顺序访问表,可以大大降低死锁机会。
(2)在同一个事务中,尽可能做到一次锁定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减少死锁产生概率。
(3)对于非常容易产生死锁的业务部分,可以尝试使用升级锁定颗粒度,通过表级锁定来减少死锁产生的概率。
(4)如果业务处理不好,可以用分布式事务锁或者使用乐观锁。
kotlin相对于Java有什么优缺点?
- 在kotlin语言中,类终于不再是一等公民。kotlin语言开始支持面向面向过程编程,kotlin语言中可以声明全局函数、内联函数,还支持函数嵌套,使用函数作为方法参数等操作。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新建一个类去处理,的确是让人头疼的问题,kotlin语言让我们摆脱了这一尴尬的现状。
- 数据类,我们常常要不断写一些Model类,不断地使用开发工具生成set/get方法。kotlin中的dataclass简化操作。
- Kotlin和Java语言可以实现完全地互同调用,Kotlin最终也会编译成Java字节码。
- 完全兼容Java。
- Null safe(空指针安全)。
- 支持lambda表达式(比Java8更好)。
- 支持扩展。
- 相对于java更简洁。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及概述
设计模式和六大原则详解:https://www.jianshu.com/p/83eb17adacbb
-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2、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方法
3、依赖倒置原则:面向接口编程
4、接口隔离原则:设计接口功能尽量细粒度,最小功能单元
5、迪米特原则:降低耦合度(局部变量中不要引入新的类)
6、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其中1、3、6较为重要,特别是原则6,其不仅在设计模式中适用,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也极为重要。
server和Activity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 绝大部分情况下,Service的作用是用来“执行”后台的、耗时的、重要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三点:要执行重要的任务。当一个进程启动了Service后,进程的优先级变高了,系统除非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不会杀掉该进程,Activity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 Activity和Service的生命周期不一样,Activity处在哪个生命周期是由系统控制的,service是由程序控制的,service不能自己启动,而且service不与用户交互。
- service可以运行在后台,但是activity不行
- service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用途是实现跨进程调用,其中Binder的概念比较重要,AIDL也与Binder有关,而Acitity并不处理跨进程调用的工作。
- Service后台运行,类似服务,和Activety是一个级别类似,但是自己无法运行,需要Activity或者其他对象调用。
- Service和其他的组件一样也在应用的主线程中运行,如果服务组件执行比较耗时的操作就会导致主线程阻塞或者假死。
Android七大布局
- 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 相对布局(RelativeLayout)
- 帧布局(FrameLayout)
很少使用这个布局,主要可以使布局叠加。FrameLayout为每个加入其中的组件创建一个空白的区域(称为一帧),每个子组件占据一帧,这些帧会根据gravity属性执行自动对齐。 - 表格布局(TableLayout)
- 绝对布局(absoluteLayout)
- 网格布局(GridLayout)
- 约束布局(ConstraintLayout)
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复杂布局时,布局嵌套过多的问题(嵌套布局会增加绘制界面所需的时间)
Android程序启动流程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简书Android启动流程
虽然写得有点草率。哈哈哈。
补充 细节补充
Android Service生命周期
service的生命周期,从它被创建,到它被销毁为止,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路径。
- A started service
被开启的service通过其他组件调用startService()被创建。
这种service可以无限地运行下去,必须调用stopSelf()方法或者其他组件调用stopService()方法来停止它。
当service被停止时,系统会销毁它。 - A bound service
被绑定地service当其他组件(一个客户)调用bindService()来创建的。
客户可以通过一个IBinder接口和service进行通信。
客户可以通过unbindService()方法来关闭这种连接。
一个service可以同时和多个客户绑定,当多个客户都解除绑定之后,系统会销毁service。 - 这两条路径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你可以和一个已经调用了startService()而被开启的service进行绑定。
比如,一个后台音乐service可能因调用startService()方法而被开启了,稍后,可能用户想要控制播放器或者得到一些当前歌曲的信息,可以通过bindService()将一个activity和service绑定。这种情况下,stopService()或stopSelf()实际上并不能停止这个service,除非所有客户都解除绑定。
Implement the lifecycle callbacks
和activity一样,service也有一系列的生命周期回调函数,你可以实现它们来监测service状态的变化,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执行适当的工作。
下面的service展示了每一个生命周期的方法:
public class Example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int mStartMode; // indicates how to behave if the service is killed
IBinder mBinder; // interface for clients that bind
boolean mAllowRebind; // indicates whether onRebind should be used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 The service is being created
}
@Override
public int onStartCommand(Intent intent, int flags, int startId)
{
// The service is starting, due to a call to startService()
return mStartMode;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 A client is binding to the service with bindService()
return mBind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Unbind(Intent intent)
{
// All clients have unbound with unbindService()
return mAllowRebin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bind(Intent intent)
{
// A client is binding to the service with bindService(),
// after onUnbind() has already been call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Destroy()
{
// The service is no longer used and is being destroyed
}
}
service生命周期
这个图说明了service典型的回调方法,尽管这个图中将开启的service和绑定的service分开,但是你需要记住,任何service都潜在地允许绑定。
所以,一个被开启的service仍然可能被绑定。
实现这些方法,你可以看到两层嵌套的service的生命周期。
The entire lifetime:
service整体的生命时间是从onCreate()被调用开始,到onDestroy()方法返回为止。
和activity一样,service在onCreate()进行它的初始化工作,在onDestroy释放残留的资源。
比如,一个音乐播放器service可以在onCreate()中创建音乐的线程,在onDestroy()中停止这个线程。
onCreate()和onDestroy()会被所有的service调用,不论service是通过startService()还是bindService()创建。
The active lifetime:
service积极活动的生命时间是从onStartCommand()或onBind()被调用开始的,它们各自处理由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传递过来的Intent对象。
如果service是被开启的,那么它的活动生命周期和整个生命周期一同结束。
如果service是被绑定的,那么它的生命活动周期是在onUnbind()方法返回后结束。
注意:尽管一个被开启的service是通过调用 stopSelf()或stopService()来停止的,没有一个对应的回调函数与之对应,即没有onStop()回调方法。所以,当调用了停止的方法,除非这个service和客户组件绑定,否则系统将会直接销毁它,onDestory()方法会被调用,并且是这个时候唯一会被调用的回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