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自律从来不靠硬撑
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自律者方能自由”。
为了自由而养成自律的生活就成了许多人追逐的目标。
养成自律生活的开始其实就是“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想要养成自律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与坚持的结果。
李笑来曾经说过,在他的世界里其实根本就没有“努力”与“坚持”这两个词语,如果需要努力坚持才能完成的事那就是很难完成的事。
看到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对于许多人经常三分钟热度,长期“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行为也渐渐的表示了理解。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一般成功人士都养成了自律的生活方式,自律的生活方式这么难养成,那些成功人士都是如何养成自律的生活呢?
今天花了四小时阅读完《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这本书,刚好给出了一些答案。
刚读本书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观点好像似曾相似的感觉,总是觉得曾经在哪本书中见过,最后在参考书籍列表中发现,这里面的书籍曾经我都看过。
果然你读过的书,虽然没有立即表现出对你生活有改变,但它会变成你身体里的血肉,改变你的一些观念,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在某个时候都会发挥出来。
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变成轻松愉快,很快就阅读完毕,本书综合了习惯的养成与个人成长类的书籍很多观点,再次对这些知识点加深了印象,其中有许多观点还是印象深刻。
1,对于我们的意志力也要学会进行“开源节流”
作者把自律分为了三部分:自控力,执行力,毅力,面对这三件事的时候我们会面临着许多阻碍,支撑我们去做这三件事的主要的就是我们的意志力,而我们的意志力也是有限的。
不能一次用完了,对于设定的目标不能过大,要用微习惯的方式慢慢习惯养成,就好比用细水长流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在无意识之中把好的习惯养成。
2,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美国管理学大师斯蒂芬·柯维提出了关注圈和影像圈的概念,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比如金钱,健康,孩子,婚姻,国家大事等等。
这么多问题有些事可以自己掌控的,有些是自己不能掌控的,管理大师把自己能够掌控的那部分分到影响圈里,把自己不被掌控的分到关注圈里。
我们再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个圈,就可以判定这个人是否积极主动执行力强了,专注影响圈的人就是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反之,消极的人就是关注那些自己无法办到的事不放,结果是怨天尤人,并不断的为自己的消极行为找借口。
3.逃离固定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的思维分为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固定性思维就是总是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这个就是自己个自己设限,记得曾经我对朋友说,我是不是天生就没有审美细胞,为何我不知道如何搭配衣服,不知道如何穿戴才好看,在我眼里感觉每一件衣服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固定性思维,总是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其实审美也是后天锻炼出来,没有天生细胞这么一回事,即使天生有一些欠缺,每个人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和成长的,这其实都是给自己不想改变找借口而已。
4.认识到习惯养成的“倦怠期”
我相信许多人习惯的养成都死在了这个“倦怠期”。
曾经为了减肥给自己制定用跳绳这个运动来达到自己减肥的目的,开始的时候动力满满,干劲十足,总是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达到减肥的目的。
又是用每日打卡的方式,与朋友共同监督的方式,连续跳了一个月后来检验成果的时候,发现体重一点变化都没有,后来就进入到倦怠期,动力越来越少,后来连加油打气都没了力气,最后投降放弃。
现在也终于明白我为何会失败了,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我的想法就错了,我不是因为要减肥才跳绳,而是我喜欢跳绳这项运动我才跳绳,当我喜欢这件事的本身顺便让我达到了减肥的目的,如果是这样的心情我相信就能成功了。
其实一个习惯养成到达“倦怠期”的时候,这时候离自己这个习惯的养成就不远了,我们在这期间用一些小花招或者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就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