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诗词诗友会

汉诗与异乡“诗圣”——松尾芭蕉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深巷寒犬
古池碧水深,青蛙‘扑通’跃其身,突发一清音

松尾芭蕉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极其杰出的人物,尤其是在俳句史上,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与此前两百年的俳句创作不同,芭蕉是在汉诗影响下致力于革新俳句:

1.摒弃了“滑稽诙谐”的内容,选择更加“生活、市井”的题材;

2.在技巧上更加注重俳句叙事与抒情的作用;

3.俳风上则以独特的“闲寂风雅、忧玄枯淡”的风格显立闻名。

芭蕉石像

而俳句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翻译传播至中国以来,关于俳句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趋势上:在2011、2012年出现短期研究高峰,随后直至近两年开始研究势态才逐步恢复,在此背景下涉及芭蕉的俳句研究就少之又少了。

对于芭蕉的俳句研究主要以与王维、庄子、杜甫的比较研究为主导,中国文化、诗歌的影响研究为辅,其中涉及汉诗意象研究的较少,系统性的影响研究也并不常见,甚至连完整的汉译俳句作品都没有。

俳句集

至若“汉诗”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一众民刊诗人提出的,指代汉语诗歌,即不但包括传统诗词还有近现代诗歌。因为语言与文化传播相近或因袭,汉诗的这一概念集中被同样使用汉语的日本所接纳、使用。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其汉诗文化极其发达,早在奈良时代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意识地模仿汉诗创作日本诗歌,俳句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了。

松尾芭蕉之像

“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作为日本俳界一束不容忽视的伟光,以一己之力引领俳界变革,为俳句创新引领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并带动了一批批俳人的效仿、模写,开启了俳句的“黄金时代”[1]。

不可忽视的是芭蕉既是俳界乃至日本文学界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

在中国文化“远渡重洋”的大背景下,芭蕉曲折多磨的一生致使他更易接受异邦兼容并蓄的儒、道文化,也更痴心慰藉于经历相似的盛唐诗家之作。

落柿舍

遂其俳句创作在诸多方面受汉诗影响极大,研究汉诗与芭蕉的俳句创作创新就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与必要性。

一则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文化交流与影响之渊源已久,再则芭蕉本人因痴情汉诗而造就的曲折多舛的一生,以及所收集材料文本之极度有限性,遂笔者本文所选取的汉诗集中于先秦至隋唐之间的文学,更侧重于诗歌文化更繁盛与影响更深远的汉、唐两朝。

参考文献:

[1]  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5:1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