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四大名著,义、情、谋、信

2017-10-03  本文已影响112人  曾晨风

四大名著读了这么多年,咀嚼了这么多次,发现虽然每一部名著都是一座宝矿,有发掘不完的精神与文化价值。但主要来说,每一部其实都只讲了一个主题。

每一部都最有一个最适合阅读它的人生阶段。

就拿水浒传来说,贯穿《水浒传》的是一个“义”字,读《水浒传》时,全程会联想到小学时跟同班同学结拜兄弟之类的情节。水浒装中的英雄为兄弟之义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财富、地位、官职、名望以及生命。这种兄弟义气是一个男人从内心喷薄而出的最原始也是最强烈的感情,所以读《水浒传》时不时地就会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脉喷张。晁盖带领众兄弟江州劫法场时不会担心“寡不敌众”,花荣大闹清风寨时没有想过“明哲保身”,“各人自扫门前雪”、“枪打出头鸟”之类的高明“智慧”也被一个“义”字赶到了九霄云外。没有“噤若寒蝉”、没有“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跪舔”、没有“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何等畅快。《水浒传》适合血性方刚时读,或能舒经活血,令人酣畅淋漓。

而《红楼梦》则通篇不离一个“情”字,这种“情”是男女之情,没有欲望与功利之心掺杂的情。跟马蓉、翟欣欣之流应该是有很大差别的。贾宝玉含着金钥匙出生,而且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他可以只顾“风花雪月”,也就给后人留下了一面观照自身的风月宝鉴。它给人指明了一条对待感情的正确道路。“无情”之人细读此书,或许能获得一定的启蒙与后续引导。

如果说“情”与“义”是人们在走出伊甸园与象牙塔之前内心深处所存有的美好情感。那么,告别了大观园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情义”便渐渐地被刻不容缓的生计与世道人心的险恶架空了,我们的大脑也自然会寻求危机之下的“转型升级”。在后续的人生过程中,大家渐渐地“脱虚向实”。大家开始在社会中“谋”划,谋生、谋财、谋势、谋天下。于是,各种风投、创业、市场研究、风险管理……而在《三国演义》中,通篇讲的,就是“谋”,《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逆袭”取得胜利的大战,都是靠“谋”来成就的。如火烧新野、赤壁之战、火烧连营……而这些谋略中,几乎除了火攻就是水攻。考验的是一个人如何能够脑洞大开,发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成就自己,如三国中的各种借风、借火、借水……这种“出奇制胜”的战术能成功全有赖于自然资源的重新组合,可能有点类似于今天社会资源的重新组合,如摩拜单车……

为“谋”而“谋”,难成万世之基业,比方说曹操的魏国前后不到一百年就没了,而唐僧取的经书却流芳后世、千年不绝。成大事,最终取决于“信”。一个人在社会中看惯了尔虞我诈、喧嚣嘈杂之后,难免会有一种“听从自己的内心”、“走自己的路,让傻逼去说吧”的想法。靠自己的思想与能力另辟蹊径,并竖起一面大旗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然后一条道儿吃到黑,即使最后失败,也不悔那一段在奋斗中度过的青葱岁月。而这些,不正是唐僧干的事情吗?成大事的人,战术上靠“谋”,而战略上却靠“信”,对人之“信”,对事之“信”,对势之“信”。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把人带出荒漠,带向IPO的现场。《西游记》中,贯穿始终的是唐僧坚持“取经大业”的信仰。谋划过多令人身心疲惫,而为了信仰一路向前却令人欢欣惬意。一个人,谋划太多,最终会发现,抓住一个领域中的一个点,凭着一股傻劲钻研下去,结局也许会比不停地谋划要好太多。

四大名著的四大主题——“义、情、谋、信”,正是人的心智在一生中会经历的四个阶段。所以无论如何,读来读去,都会从中读出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